Create our family  |  express our passion  |  look for happiness  |  make dreams come ture

Friday, October 29, 2004

Happy Halloween

Sunday, October 24, 2004

Flash Player 8 新特性

  • 原始出处 : cnbeta


  • 昨日Macromedia的首席软件工程师Kevin Lynch在东京Flash会议上展示了下一代的Flash Player.

    Flash Player 8 新特性:
    1,实时位图特效(模糊,阴影,彩色矩阵)
    2,实时视频Alpha通道.
    3,性能提升(这是最令人关注的)
    4,一个新的字体渲染引擎.

    点击下载Flash Player 8视频录像


    Sunday, October 17, 2004

    Google推出免费桌面搜索软件

  • 原始出处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

  • Google Inc. (GOOG)周四推出了一个免费软件,该软件将使消费者能够对自己电脑上的电子邮件和文件进行搜索,这是该公司在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后的第一个大动作。

    该软件的推出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消费者的难题,而且使Google的触角从互联网延伸至消费者的硬盘驱动器上。这使Google能够与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且计划推出类似产品的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 MSFT)得以面对面展开竞争。Desktop Search软件的推出还将提振Google的收入,该公司预计该产品将提高消费者对其广告支持网站的访问量。

    Google的Desktop Search将可以通过desktop.google.com网站下载,使用该软件的用户可以在硬盘、电子邮件、美国在线(AOL)聊天室以及曾访问过的网站上进行微软Office和文本文件的搜索。消费者一旦安装了这一软件,就会自动建立一个文件索引,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快速搜索。当用户在Google的网站上进行搜索时,包含在其个人文件中的搜索结果也会出现在一个小的方框内,消费者也可以利用该软件,在不浏览互联网的情况下进行个人文件的搜索。

    该软件的推出给Google的对手以沉重一击,微软承诺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此类搜索软件,雅虎公司(Yahoo Inc., YHOO)也曾经表示有类似计划。


    Google Desktop Search

    Google Desktop Search

    Search your own computer.

  • Find your email, files, web history and chats instantly



  • View web pages you've seen, even when you're not online



  • Search as easily as you do on Google

  • Google Desktop Search finds:

    Outlook Outlook / Outlook Express

    Word Word

    AOL IM AOL Instant Messenger

    Excel Excel

    Internet Explorer Internet Explorer

    Powerpoint PowerPoint

    Text Text


    点击下载Google Desktop Search



    Saturday, October 16, 2004

    苹果第四财季利润和收入飙升

    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称,其第四财季利润增长超过一倍,收入增长37%,因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销量大增。

    该业绩大大高于分析师预期。另外,苹果电脑公布的对当前财政季度收入和收益的预期远远高于华尔街的预测。

    苹果电脑的业绩显示,该公司继续从一家传统电脑公司向一家数字娱乐公司转变,而数字音乐是它的发展重心。

    iPod的销量取得显著增长。这家电脑制造商第四季度出售了超过200万个iPod。而去年同期的销量仅为336,000个;在截至6月份的第三财政季度,苹果电脑出售了860,000个iPod。

    该季度苹果电脑来自音乐产品方面的总收入(包括其在线iTunes Music Store)取得了接近四倍的增幅,在总收入中占大约27%。与此同时,苹果电脑历史上的核心产品Macintosh电脑共售出了大约836,000台,较上年同期增长6.2%。

    Needham & Co.的分析师Charlie Wolf说,“很显然,苹果电脑已经占领了电子音乐市场。iPod成为一种潮流。这是一个奇迹。”

    苹果电脑高层似乎对其数字音乐业务的迅速增长也始料不及。公司首席财务长用“非凡”来描述其音乐产品业务的增长。他补充说,业绩远远超出了公司的内部预期。

    截至9月25日的第四财政季度,苹果电脑净利润为1.06亿美元,合每股26美分,而上年同期分别为4,400万美元和12美分。该季度业绩包括因撤离欧洲办公室产生的400万美元重组支出。不包括这笔支出,苹果电脑每股收益为27美分,Thomson First Call提供的分析师平均预期是每股18美分。

    苹果电脑的季度收入从17.2亿美元增至23.5亿美元,同样超出了分析师21亿美元的预期。

    那斯达克市场周三收盘,苹果电脑上涨1.46美元至39.75美元,涨幅3.8%。在业绩公布后的盘后交易中,该股股价上涨至42.18美元。

    Oppenheimer称,截至12月末的当前季度,苹果电脑预计其每股收益为39-42美分,收入为28亿-29亿美元。上述数字高于华尔街预期,据Thomson First Call称,分析师预计其当前季度每股收益为28美分,收入为25亿美元。

    Macintosh电脑仍然是苹果电脑的最大收入来源。尽管iPod带来了5.37亿美元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22.9%,但是Macintosh电脑产生了12.3亿美元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超过了50%。

    英特尔宣布不会发布新型4GHz奔腾晶片

    英特尔(Intel Corp., INTC)拟修改产品发布计划,以期为其微型处理器主打产品争取更为优秀的业绩。这是这家晶片制造巨头近期一系列业务方针变更的最新动向。

    公司称其不再计划发布时钟频率为4千兆赫(GHz)的奔腾4晶片,而在这之前该公司已经将这一计划从今年年底推迟到2005年。目前奔腾4的最快晶片的时钟频率是3.6GHz。

    英特尔发言人Chuck Mulloy称,公司作出此项决定的原因是为了将资源集中在其他目标上。英特尔将不再提高奔腾4产品的时钟频率,而计划提高奔腾4晶片内置数据储存能力的容量,即缓存,从1兆提高到2兆。

    Caris & Co.的分析师Rick Whittington表示,英特尔急需对高级微设备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的竞争作出快速应对措施,AMD的Athlon 64晶片在高端计算机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英特尔。面对AMD技术领导地位日益显现的王者之相,英特尔意识到这是个面子上的问题。

    Mulloy称,英特尔已经为其专为游戏玩家设计的晶片和为伺服器设计的Xeon晶片增加了2兆缓存。第一款新型2兆缓存时钟频率为3.8GHz的奔腾4晶片将于2005年第一季度面市。

    他表示,最近的这项业务方针变动进一步强调了公司弱化时钟频率速度的策略。Mulloy表示,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到头来,作出这个决定是一定正确的。

    维亚康姆可能出售其加拿大影院连锁公司

    知情人士称,维亚康姆(Viacom Inc., VIA)近期正在考虑以至多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加拿大影院连锁公司Famous Players,该连锁公司经营的影院达83家,共有大约800个电影萤幕。知情人士表示,维亚康姆现正初步打算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Famous Players。

    Famous Players是维亚康姆新任联席总裁Tom Freston负责监管的一部分业务。Freston本月早些时候在举行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投资电话会议上称,考虑出售Famous Players表明维亚康姆致力于削减非核心娱乐资产,以使公司重点发展类似旗下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Pictures)的业务。

    过去数年来,维亚康姆的制片厂业务经营不善。维亚康姆董事长雷石东(Sumner Redstone)今年早些时候承诺将向派拉蒙影片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

    Monday, October 11, 2004

    Thanksgiving Day

    料美元将进一步下跌

    美国劳动力市场再次令人失望的表现将有可能成为本周美元进一步下跌的催化剂,可能将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推低至近期交易区间的底部。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为96,000人,而非先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45,000人,这从新激发了外界对美国经济增长疲软的疑虑。

    在此背景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将在未来几个月中连续上调利率的承诺受到部分投资者的质疑。

    RBC Capital Markets驻伦敦外汇策略全球负责人Monica Fan称,市场一直在寻找推动美元下一波跌势的触发因素,他们目前在美国9月份就业报告中找到了这一理由。

    Fan指出,美元有可能在本周进一步受到压力,上周五就业数据公布后,美元兑日圆、欧元、及其他货币遭到抛售。

    纽约汇市上周五尾盘,欧元由上周四尾盘的1.2289美元上涨至近期区间顶端附近的1.2409美元。与此同时,美元兑日圆最低跌至109.46日圆,较上周四尾盘的111.16日圆大幅下滑,但未跌破108.75日圆水平,该水平为8月末以来美元兑日圆的交易区间低端。

    此外,美元由1.2635瑞士法郎跌至1.2504瑞士法郎,英镑由1.7822美元上涨至1.7937美元。

    美元近期受创使得本周一些其他具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巨大的美国贸易逆差、正在下降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导致美元进一步下跌的官方评论。

    Scotia Capital驻多伦多金融市场经济学家Shaun Osborne称,美元总体看起来相当疲软,并非仅仅受到就业数据影响。

    在美国周一哥伦布假日结束后,外汇市场将从本周末前公布的一连串美国数据中寻找后市走向的线索,其中包括将于周五公布的9月份零售销售额和工业产值,以及将于周四公布的8月份国际贸易余额数据。

    特别是如果8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超过预期的530亿美元,仅次于6月份5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则美元有可能再度受创。

    不断加大的贸易逆差与巨大且依然在膨胀的经常项目赤字是美国经济中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而且一直对美元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近期Fed官员明确暗示需要疲软美元成为汇率机制的一部分,以便纠正经常项目赤字这一问题。

    上周,Fed理事Ben Bernanke与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Robert McTeer均预计,长期美元下跌将是缓解经常项目赤字问题所需调整的一部分。

    本周以及以后的时间内,外汇市场参与者将有可能更加关注Fed官员如何对待美元在经常项目赤字问题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是否Fed官员会试图缓解外界正在增长的对美国经济再度疲软的担忧。

    Scotia Capital的Osborne称,Fed官员已给出相当一致的信息,美元不得不成为解决经常项目赤字问题的调整过程中的一部分。

    Osborne称,因此在就业数据公布后,关于经济增长和利率决策的言论等可能有利美元走强的影响看起来正在减弱,预计目前决策者对美元的看法及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也有可能重新影响美元并拖累美元进一步走低。

    除美国经济数据之外,本周有可能影响外汇市场的其他数据或事件还包括日本央行于周一与周二进行的为期两天的决策会议、周四公布英国与德国的9月份消费通货膨胀数据、以及德国的ZEW商业景气调查。

    除经济数据有可能影响主要货币汇率的每日波动,飙升的全球商品价格,特别是原油、铜、以及黄金的价格,正继续推动加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上涨,上述商品货币兑美元已大幅突破上涨,并有可能于本周延续升势。

    RBC Capital Markets的Fan称,商品货币受到商品价格上涨的良好支撑,亚洲商品价格持续强劲增长。

    此外,投机者将关注中国政府是否有可能愿意调整汇率,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任何迹象。

    尽管大多数分析师确信近期人民币价值重估的机率非常小,但港元上周五兑美元大幅上涨,人民币在离岸远期市场上涨。然而,在中国大陆严格控制的现货市场上,美元依然持平于人民币8.2767元。


    Sunday, October 10, 2004

    Microsoft Help and Support Site: Preview Video

    Banner

    Thursday, October 07, 2004

    中国考虑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 原始出处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

  • 中国正在考虑调整备受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担心严厉的生育限制措施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并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损害经济发展。

    一个专家小组向政府提议,最终废除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严格限制,转而实施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宽松政策。

    另外,政府也在今年年初任命了一个各部委工作小组,由三位高级官员牵头,250多位专家组成,专门研究人口增长趋势以及对经济的潜在影响。这个研究小组是由国家主席胡锦涛批准成立的,将研究人口数量、素质、老龄化,及性别比例等各种人口问题。

    这是中国对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研究迈出的第一步。各级地方政府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有时不免过于强硬,种种惩罚手段从高额罚款到强制堕胎,有时还会强制绝育。这些做法长期以来一直使中国的生育政策成为国际舆论谴责的焦点。

    知情的专家和计划生育部门高级官员称,学者们提议的最终全面取消生育限制的计划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放松现行的生育限制不会导致人口激增。中国目前人口总数约有13亿,为全世界之最。

    “我们必须设计出一套过渡方案,这样就不会导致人口猛增,”上海社会科学院(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副主任兼经济师左学金说。他很熟悉这个问题的讨论,他说,“整个社会都将从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受益。”

    在 中国,讨论这个问题一直是个禁忌。这25年来,中国人民基本上可以对自己的个人生活自行做出选择,但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个问题上却要严格执行政府规定。 中国妇女的生育率已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每位妇女一生生育七个孩子降到现在的不足两个孩子。计划生育这个国策不但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也为经济改革的成功提 供了有力支持。参与辩论的学者们说,有些政治家和学者反对现在放松生育限制,现在还很难说是否会有调整,即使有也不会立即执行。

    国家人口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表示,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的政策更合适。但他也说,“(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来说是个重大决策。”他还表 示,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提出政策建议之前会谨慎行事。国务院(State Council)发言人拒绝予以置评。

    但是现行政策一个难以 原谅的后果正督促政府重新考虑政策的执行。由于目前生育率普遍较低,人口老龄化给中国政府正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联合国(United Nations)估算数据显示,如果目前人口发展趋势不变,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8%,远高于目前的11%。退休人口不 断增加,而工作人口日益减少,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的社会养老体系就会承受更大压力。左学金和其他经济学家说,已经在为退休生活大笔储蓄的中国人很可能会继续 增加储蓄并减少支出,而这正是导致日本最近一次经济低潮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会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支出不足。

    此外,适婚的男青年也会 遇到结婚难的问题。由于中国家庭传统上有看重男婴的风俗,以及超声波检测胎儿性别的普及,一些夫妇决定将女婴堕胎。根据2000年的普查数据,中国男婴和 女婴出生比例为117比100,远远高于国际正常水平105比100。不过,也有学者称,中国的男女婴实际比例之差可能会更小些,因为有些父母没有申报女 婴的出生。

    据中国某社会科学家估算,截至2000年,年龄在15岁及以下的男童人数比女童多出1,880万人。有学者推测,十九世纪中国 人口的性别失衡(普遍溺杀女婴的结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的两次大规模起义的原因之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3月份一次广为报导的讲话中称,性别失衡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隐患。

    “中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后果是这一巨大扭曲将引发各种社会难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社会医学讲师考夫曼(Joan Kaufman)说。

    促 使政府考虑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民众普遍不欢迎的态度。政策的执行往往导致基层官员滥用职权,他们经常利用计划生育相关的罚款来敛财。例如,在 河南省宜阳县,据当地农民和报纸报导,县计划生育官员告知数十对夫妇政策允许生育多胎,然后又对他们施加高额罚款并强制堕胎。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也是原因 之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4月份发布的现行政策评估报告中表示,国际社会猛烈批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实 际上,由于遭到普遍敌视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一直就在进行。1984年,政府放宽了允许生育二胎的标准;主要在农村地区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允许第一胎是女婴的 夫妇生育二胎,有些地方政府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二胎。最近这10年间,计划生育部门的官员进行过多次试点,旨在缓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严厉苛刻行为和声名狼藉 的后果。例如,允许妇女不必事先申请指标就可以怀孕,向育龄妇女提供更多避孕选择,并加强生育健康教育等。

    不过,目前的讨论远远超过这些 范围。一些社会学家今年年初向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国务院递交的提议就呼吁最终允许所有妇女生育二胎。建议还指出,率先在中国东部城市推行,那里的 经济发展速度和严厉的生育限制措施导致当地生育率普遍偏低。随后,再向中部、西部和农村地区推广。专家们建议的可供选择的办法之一就是,从2010年开 始,允许35岁及以上妇女生育二胎,此后每年降低一岁,例如2011年就允许34岁及以上妇女生育二胎,依此类推。

    某知情人士透露,建议 指出,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始于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s)的建立,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项政策的松动应该从建立生育特区(Special Birth Policy Zones)开始。政府官员们可以先评估特区的效果,然后决定是否进行调整,之后再大范围推广。这位知情人士说,“几年内就可以做好这件事,届时就可以发 现问题并找到对策。”

    最重要的是,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们认为,放松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根据的。1984年很多农村地区允许生育二胎以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曾大幅提高。这项调整也损害了积极执行一胎政策的基层官员的信誉。

    学 者们认为,中国的现状已经迥然不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大批民工进入城市等因素削弱了人们对大家庭的期望。中国部分最富余的地 区,比如上海和北京的人口出生率就最低。由于抚养成本高昂,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更好享受闲暇生活等种种原因,许多夫妇都放弃生育。人口统计学家、经济学 家和其他社会学家设计的电脑模型显示,即使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二胎,中国妇女终生平均生育的数量仍会低于二。在这个水平上,人口自然更替不会出现增长。

    左学金说,“人口不会出现爆炸式增长,生育率不会激增。”他并不是提出建议的专家小组成员之一,但对这份提议有大致的了解。


    “我为什么想当皇帝”1916年美报采访袁世凯

  • 原始出处 : 读书


  • 他明显老了,一脸的倦容,坐在太师 椅上慢慢地摇晃。睁眼看到我的时候,有些突然和尴尬。屋子里灯光柔和但是有点灰暗,依稀能看到椅子上的龙垫和龙套,墙头上挂的精致的军刀。他穿的是青色丝 绸长袍。1916年6月7日,在北京东城的一个胡同的深宅大院里,我采访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洪宪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他其实已经 在等我的到来。早就听说袁对美国记者彬彬有礼,我还是小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我们的对话,请问怎么称呼您,皇上、陛下还是袁大总统?此时袁世凯称帝一事已经举 国哗然,两个多月前被迫退位。他是河南人,在北京居住也很多年,看得出他听到我的一口京腔京韵的中文,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惊讶。“什么总统、皇上的, 现在一介平民,就叫我老袁吧。”
      
      我的时间有限,直接切入了正题。“现在再看恢复帝制一事,如果时间能倒流,你还会再做同样的决定 吗?”袁世凯一声长叹,“这事没干好,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想继续说下去却半晌无语,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眼睛还是忍不住开始有点湿润了。这正是 一个将流芳百世的采访需要的情绪和气氛,但我不能让它失控,开始引导他:“为什么会想到恢复帝制,大总统不已经能号令天下了吗?”袁有点激动了:“他们都 说这是民心所向,说中国国情适合君主制,说是为了中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我问:他们是谁?袁伸出他的手指,“全国各地的劝进 请愿团,包括「各省公民请愿团」、「军警请愿团」、「商会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孔社请愿团」、「女子请愿团」,甚至「乞丐请愿团」、「妓女请 愿团」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请愿团」都是一致要求「君主立宪,恢复帝制」。不仅如此,为劝进而成立的「筹安会」,请愿团还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一时 间,各种请愿团云集北京,齐集新华门外,跪呈劝进表,请求我‘俯顺民意,早正大位’”。袁说到激动处,“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古德诺
      
      写了一篇题名为《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登载在美国《亚细亚日报》上,强调中国人只宜「君主立宪」。”
      
       说到民意,我问他平常看哪些报纸。“有三四份报纸,主要是《顺天时报》”我追问那你读到的民意是什么?袁有一声长叹:“克定害我…….他自掏三万银元购 买报纸印刷设备,每天按照《顺天时报》的固定格式印制一份“宫廷版”《顺天时报》,把反对帝制的言论一律改为歌功颂德,让我读着高兴。直到有一天我家的丫 头到外面买零食五香蚕豆,用整张真版《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被三女儿袁静雪发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和他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文章调子不同,赶忙 找到同一天的报纸来查对,结果大吃一惊。两张报纸的日期虽然相同,而内容却有很多都不一样。”
      
      做记者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新闻 传播业历史上只有一个读者的报纸,为中国人的创造性吃惊。我好奇地问后来呢。“袁静雪觉得很奇怪,便去找二哥袁克文问是怎么回事。袁克文早就看见了和家里 不同《顺天时报》了,只是不敢说破,并鼓动袁静雪去跟我说。袁静雪把真的《顺天时报》拿给我看,我气得吐血,用皮鞭将袁克定痛打一顿。”
      
       我仍然不明白,既然知道真相,为什么不改变做法呢?袁说:“都到那个份儿上了,中国的事情你还不太明白,这生米已经煮成了半熟饭,这让我这个大总统也一 定要煮下去。再说了,有反对意见其实也不奇怪,还有那么多支持者呢。中国的事情,是没做成时,很多人都反对,做成功了,大家就都赞成了。”一九一五年十二 月,众院以一九九三票全数无异议通过请袁世凯当皇帝。于是,袁世凯在今年的元旦,穿上了用八十万银元做就的龙袍,册封了他的九个姨太太为后、嫔、妃,接受 了百官「三呼万岁」的朝贺,把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当上了「洪宪皇帝」。
      
      我问他当了皇帝之后,有哪些事情意想不到?袁的脸看着由灰变黑,然后变青,嘴唇有些颤抖,“没有想到全国各地的劝进声变成了声讨和反对,我最亲信的参谋长陈宦最先在四川宣布独立,接着湖南汤芗铭独立……克定害我,克定害我!”
      
      这是袁世凯对他的大太子袁克定的第三次斥责了。“为什么袁克定是帝制最积极的拥戴者?”“是因为他想继位当皇帝。”我听得目瞪口呆,这中国深不可测的宫廷政治原来有些道理如此浅显,浅显得吓人。
      
      我看着这个只有五十多岁却显得垂垂老矣的中国政治领袖的眼睛,“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历史地位?”
      
       “李鸿章死后,朝纲崩弛。我是体制内渐进改革的领军人物,支持地方自治和君主立宪,任内阁总理而统领新政,既得到国内改革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 炎等人的支持,也赢得了西方的普遍支持。在我的倡导下,清廷颁布了“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在全国兴起,各地纷纷成立民间的立 宪团体,向民众普及宪政知识和敦促政府加快立宪进程,为后来建立民国做了良好的准备。如果我的新政渐进改革,不被体制内的保守派与体制外的激进的学生和知 识分子合力夹击所中断,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光芒,“即便后来革命党闹事,我是中国终结满清王朝,开辟共和的 开国总统啊。从清末到民初,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政策,与时俱进。兴学重教,开通民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无古人。正是 由于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新文化大师才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 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我翻阅过去的报纸杂志,舆论普确实遍评论袁有驾驭复杂国际 国内局势的能力。
      
      袁越来越兴奋,仿佛这不是采访,而是美国的总统竞选演说。袁世凯也不象全是自吹自擂,我的同事《纽约时报》记者 托马斯F米拉德于 1908年4月采访了他,在在托马斯的眼中,袁世凯“虽然不是清国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袁世凯是中国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的最佳传人,一 直负责推动整个大清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大变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他“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且“野心勃 勃”,善于利用政治时机并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他吸取了中日战争和义和团式反西方的教训,主张尽量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谅解,以便推动 改革。
      
      我没有打断他,等他停下来,我问他:“那二十一条呢?”他的声音明显提高好几度,“那二十一条,我不签字,也有别人签字。再说签字于不签字,日本人亡我之心都不死,路人皆知,以它的实力强行索要,谁能挡得住吗?这只是缓兵之计而已,这个国家就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卖?”
      
       为了避免他失控,我把话题叉开,在问他怎么评价中美关系?袁表现出强烈的亲美倾向:“美国一直是大清国的朋友,从未错过任何机会以无私的方式表示出这一 点,……我们更加信任美国。因为美国一直对东方国家非常友好,从未显示过哪怕是轻微的军事部署要去攻击它们。大清国如果遭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峻时 刻,我们抗争会期待并信赖美国能够为保护我们的权利而在国际上善施影响。中美关系之重要这在门户开放政策中如此,日清战争中如此,在未来也会如此”
      
       “您对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前途怎么看?”他看上去不愿意触及这个伤心的话题,袁世凯作为体制内渐进改革的头面人物,推动的是允许进步分子在维护皇权的前 提下适当采取些行动的改革,并反对引起新旧体制的决定性对抗的措施。当谈到中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态度时,袁世凯说:“我们的管理体制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 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因为它牵涉诸多因素盘根错节。如果给我时间再加上机遇,我能够现改革的大部分目标,当前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问题,没有稳定就什么也谈不上。”
      
       我又回到他的名声和地位问题,引用了民间报纸的评论:“报纸上说,你当上大总统之后,暗杀宋教仁、操纵国会、媒体、法院和选举...干尽下流勾当;你的 称帝为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更遗留下军阀可能混战的局面,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崩溃…面对这些指责,你的回答是什么?”。我已经做好准备看到他的爆发。没想到 他却平淡地笑了笑。
      
      “我比赵匡胤、朱元璋还是差一点啊,”他端过茶杯细细喝了一口。“在中国谁不想当皇帝呢?过去的人想当皇帝, 现在的人想当皇帝,未来的人还会想当皇帝的,你还年青,可以观察中国的未来,不信就等着看吧。你刚才看到我哭了,我不是哭做错了决定,而是哭这事干砸了。 中国有着出产皇帝的肥沃的土壤,天天以揣摩上意见风使舵谋生的寄生虫满地都是?“十三太保”里边有个声称最具理想色彩的杨度,称帝一事还没谱呢,不是也已 经把自己想成新朝宰相赶着在巴黎定做大礼服吗?我只要使个眼色,杨度就网罗名流组织“国体研究学术团体”,到全国请愿联合会。再看看那20省区军事首长, 个个都通电 “速正大位”。看看冯国璋那段词儿了:您老功德巍巍,群情望治,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的啊!中国有的是这等人才啊。”
      
      “那个反贼孙文,自己当总统的时候,就要总统制,我当总统的时候,就要实施内阁制。他还远未成气候的时候,就要人宣誓向他个人效忠。他也就是这辈子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要掌握了大权,一样是个想当皇帝的主。”
      
       袁显然是说到了兴头上,忘记了这是采访,他继续滔滔不绝地不容我打断。“我不就杀了个宋教仁吗,他还是个娃娃,三十二岁,去了几天日本,研究了几天宪政 就觉得了不起,他懂个屁啊。现在批评的人多一点,都是那报纸杂志惹的祸,培养出一些自以为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人。要是我称帝成功了,只需要一两代人的努 力,就能把中国重新建设成一个文盲国家。我还是心慈手软了点,原来想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其他人。我要是狠点,把他们全弄到北京,一网打尽。”
      
      “现在这些人骂我,要是我招安了各省将军,各地诸侯,一个一个杯酒释兵权,马放南山;到那时候,每杀一个人,都有全国人民给我叫好,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杀人是独夫民贼,那时候杀人就是伟大领袖。我们这个文化就兴这个,我也没办法”
      
       我原来以为很了解中国哲学,这下又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再一次弄糊涂了,我问他:你曾经说“天下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做帝”,“万一有人要逼迫我,我就 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袁世凯笑了笑,“嘿,这话是说给愚民百姓的,说说而已,中国的四万万愚夫愚妇会当真,你怎么当真了!”
      
      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去世了,也就是在接受我采访前一天。他给我留下精明但和蔼的领袖印象,多少年过去了,还能看到他隐隐约约的身影,总觉得他还活在中国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