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our family  |  express our passion  |  look for happiness  |  make dreams come ture

Sunday, June 27, 2004


KAGAYA - 07 Posted by Hello


KAGAYA - 06 Posted by Hello


KAGAYA - 01 Posted by Hello


KAGAYA - 14 Posted by Hello

[Nokia资助Mozilla 浏览器战场转向]



Nokia资助Mozilla基金会的手机浏览器计划,为该开放原始码带来新曙光。



熟悉交易内情的人士指出,Nokia付给Mozilla一笔资金,要以该开放原始码为基础撰写手机的浏览器。这项名为Minimo的计划已有可执行的原型,或者已经到「pre-alpha」(测试前)的阶段。



Mozilla与Nokia对于资助内容不愿多谈,不过Nokia的代表表示,「Nokia是开放原始码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Nokia发言人Laurie Armstrong表示:「我们和各个参与者都有主动的对话,包括Mozilla,及Linux。」 「对我们来说,在手机的浏览器领域里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对我们来说,参与Mozilla是很自然的。」



Nokia的兴趣与资金,有助于重燃Mozilla计划的希望。在六年半的努力之后,历经三家公司的合并,一波波的裁员,以及大家对该软件的质量和大小怨声不断之后,新资金的加入可望继Firefox版浏览器之后重燃市场的热情。



虽然Mozilla浏览器只占市场的一小部份,但Firefox已经赢得许多网络日志、新闻群组,及计算机媒体的好评,甚至还得奖──而且1.0正式版还未推出。



本周最新贴出的版本为0.9版。原本1.0版预计在下个月推出,但现在可能改为夏季末或秋季初。



在时代华纳子公司美国在线(AOL)因不堪拖累而以200万美元非营利的种子基金分割出此一开放原始码开发计划之后十一个月,Nokia的资助才遭曝光。Lotus创办人Mitch Kapor也额外贡献了30万美金。



消息人士指出,Nokia的这笔交易是在去年所签下的,可能采取让Mozilla能够财务上自给自足的模式。



Nokia对Mozilla的兴趣可能有助于该团体将技术扩展到手机──这块浏览器市场现在在美国也才刚开始萌芽。随着无线通讯厂商纷纷投入高速3G网络,消费者也可望能从手机进行无线的宽带上网。进一步的,市场也将会需要一种可以随意根据手机屏幕大小调整网页的浏览器软件。



虽然微软的IE浏览器在PC市场已拿下上网人口的九成左右,但手机及其它如机顶盒(set-top-box)等装置的市场,目前却还没有统一的霸主。除了Opera及微软的Pocket IE之外,可能的竞争对手还有Access、InterNiche、Fusion、NexGen,NetClue、Openwave,及QNX。



成功的回报可能很大。根据IDC的研究数字,全球的手机出货量2003年达到5亿台,相较之下,PC的1.55亿台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1988年Netscape为了对抗微软免费的IE浏览器而推出了Mozilla.org计划,这也是厂商推动开放原始码计划的首开先例,相较之下,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都是由开发人员自主性参与的多。



在Netscape(后来让AOL所收购)以它的基础来生产浏览器之前,Mozilla历经了32个月的苦头。首次的发表,受到严酷的批评。紧接着几年的Mozilla软件发表虽然改善了质量,但程序也膨胀变大了,使得苹果计算机在去年在取得Safari浏览器时跳过Mozilla,改用KHTML开放原始码计划。



为了响应大家对程序代码膨胀的抱怨,Mozilla推出了一项瘦身计划,要推出另一款独立的浏览器,在经过一翻命名的争议之后,最后定为「火狐狸」(Firefox)。



同时,AOL最后也为收购Netscape之后所加入的浏览器战争鸣金收兵,和微软和解反托辣斯官司,同意在在线服务使用微软的IE(虽然还继续发表Mozilla核心的Netscape浏览器更新),并将Mozilla分割出为非营利的组织。



Mozilla所致力的瘦身计划,一方面是碍于现有市场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是Mozilla.org的创办目标。



软件减肥



Nokia资助了Minimo计划之后,Mozilla看来最终将可减肥成功,并吸引企业使用者的目光。



整个Mozilla的软件套件里,包含了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Internet Relay Chat网络聊天软件,以及HTML编辑器,总计有8.9MB大。而Firefox 0.9,窗口的独立版为4.7MB,大概只有Mozilla的一半,同时也比Firefox 0.8版的6.2MB还要小。



而根据Mozilla,Minimo体积之小足可与其它手机浏览器一较长短。



Mozilla的工程总监Chris Hofmann表示:「当厂商有意考虑Minimo时,就表示我们的数字已经相当接近了,我们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总部位于芬兰Espoo的Nokia,长久以来其出货的手机都是搭载来自挪威奥斯陆的浏览器Opera,同时也拥有自家的浏览器。随着Minimo即将成为免费的替代方案,Opera浏览器在Nokia手机内的前途可能将有疑虑。



Opera则对这位开放原始码竞争对手表示欣赏,不过也质疑它是否有能力将软件减肥到有竞争力的大小。



Opera技术长Hakon Lie表示:「我非常敬佩Mozilla的人,但至于他们的浏览器是否能够瘦身到足以和Opera竞争,这是相当困难的问题。」「他们可以拿掉很多组件,但是是否能够小到可放入小型装置呢?」


Firefox 0.9有一项「一指快速转移」(one-click migration)的新功能,让大家可以将其它浏览器(如IE、Opera,及其它Mozilla核心的浏览器)里的书签、cookies,及密码等数据转移过去。另还有一项软件更新的通知功能。




第三个新功能则是可帮助消费者管理将近200个第三方开发者所撰写的Firefox外挂组件。根据Mozilla表示,新的软件还修正了一些臭虫,并改善了效能。

Firefox 0.9.1 Beta 官方下载

附注:本人用过后的感受是:Firefox 稳定性比IE强,one-click migration的功能强大,View Selection Source 的功能实用,下载管理也很有效,但是MS的绝大部分插件对它都不支持。在我的Windows Server 2003平台上启动时,有一个描述为:res is not a registered protocol 的错误发生

未来的冲击:预测下一个50年《财富》500强排行榜TOP 10



未来学家彼得•施瓦茨展望 2054 年,向我们描述《财富》500 强 100 周年时的前 10 位公司


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有谁能想象后来出现的奇迹呢?有谁能想象科学家会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克隆绵羊?有谁能想象我们会揣著没有接线、还可以拍照的小小电话?又有谁能想象我们会在凌晨三点钟穿著内衣就能买到装著整部电影的小塑料碟?在我们庆祝《财富》500 强排行榜诞生 50 周年之际,我们很想预测下一个 50 年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不如求教于一位专门预言的人──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施瓦茨曾是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情景规划主管,在《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和《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等电影中担任过剧本顾问,他和全球商业网(Global Business Network)的同事就未来的面貌咨询了其众多客户,包括《财富》500 强公司和中央情报局。下面是他依据大量事实做出的猜测。

1. AmazonBay

在《财富》500 强 100 周年排行榜上,占据头把交椅的还是零售业公司。但到那个时候,所谓“零售商”的含义已经完全改变。AmazonBay 将成为第一家营业额突破 10 万亿美元的 500 强公司,它这样的新型零售业帝国不只是卖东西,它们极尽精微,为消费者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在 2054 年的世界,财富比现在有了极大的增加,世界已经基本实现了联网,绝大多数购物是通过虚拟方式进行的,只靠低价吸引购物者到商店来的办法过时了。人们用无线的方式即时采购,规模几乎不限,从支付小额信息费(如付费寻找住址)到付房款。如果你要买一件新衬衫和一些杂货,只要进入一个叫做“信息包”的微型电器(它在你的住所和办公室装有监视器)的界面,告诉你的数字购物员你想买什么就行了。你的数字购物员就像你的管家兼私人会计,了解你的一切:你喜欢的服装样式,你的花钱习惯,甚至你未来的经济状况。你想用它时,它会给你提供选择方案,你不用它时,它会自行做决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数字购物员。

经营这些网络的企业被称为“交易包公司”(TEC),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这类公司的会员。2015 年,亚马逊公司(Amazon)与 eBay 公司年合并,数月后收购了搜索引擎提供商 Ask Jeeves 公司,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交易包公司──AmazonBay──就这样横空出世。在随后的数年里,公司收购了一家银行、一家信用卡公司和一家保险公司,增加了服务项目。

这种新的零售业模式在 2020 年前后开始流行,信用卡提供商与大零售商合并,形成了其它的交易包公司,沃尔马-西亚银行(Bank of Wal-Martia)和保诚-彭尼银行(ProvidiPenney)成了第二档次的竞争者。这些公司很快发现,对客户的争夺是跨越世代的,会员中的儿童将很难离开他们父母的交易包公司,因为从出生起他们的所有数据都已经输入到系统中了。在下一个 10 年,所有的交易包公司都加入到笼络会员的激烈竞争。但 AmazonBay 最终胜出,规模变得空前庞大。它拥有 18 亿会员,大部分在亚洲,而且送货一直是免费的。

2. 丰田公司(Toyota)

飞行汽车那时还没有出现。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已饱和半个世纪之后,丰田车依旧在网上被销售一空。为什么呢?因为在亚洲,新富裕起来的年轻打工者越来越多,他们终于买得起汽车了。世界人口稳定在 80 亿左右,而每十年在印度和中国便有一亿人摆脱贫困,开始买车。在丰田于本世纪初赢得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之后,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成了无可争议的轿车业之王(注:到了 2024 年,由于认识到经济和人口重心转向亚洲,《财富》的编辑把美国 500 强和全球 500 强两份榜单合二为一,只制作一份世界 500 强排行榜,并把杂志的办公地迁到檀香山)。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公司(Ford)由今天的制造商转变为营销和销售公司,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2054 年的丰田车和 2004 年的在结构上差不多:都有一个乘客车厢,一个单独的发动机舱和四个轮子。但在车身内外,它们却完全不同。2054 年的车更安全,更漂亮,能效更高,污染要小得多(这是剧烈的气候变化得以避免的部分原因)。其车身由超级铝(一种由铝和智能碳纳米管结合而成的材料)这样的新材料制成,强度极高,质量极轻,具有减震作用,它的样式、颜色、图案和动力学均可通过电脑程序设定。几乎所有新型汽车都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种类繁多,有的使用燃料电池,有的使用涡轮发电机,但都比内燃机功率更高。

然而,驾车最大的变化是发展出了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计算处理能力有了 巨大提高,已能够应用于基础设施,使汽车与汽车、汽车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大大减小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事实上,拥有一辆智能化汽车、在电子导航车道上驾车,成了购买寿险的先决条件。

3. 中俄森公司(Sinogazzon)

第一个完全集生产、输送和销售于一身的天然气公司在 2025 年形成。此前,埃克森公司(Exxon)和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国营天然气公司(Gazprom)已经合并为俄森公司(Gazzon)。在这一年,它又收购了中国的天然气分销商中国天然气公司(Sinogaz)。由此形成了中俄森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它向 15 亿中国人供应化石燃料,霎时有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能力。中国人需要这些燃料来开车、向住宅供暖、给办公室提供照明,并为世界上另外 70 亿居民生产用品。

石油产量在 2035 年达到高峰,2040 年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从天然气中提取的氢开始取代汽油,这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本世纪初,埃克森公司已获得了市场准入,并且拥有了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所中俄森公司在开发利用全球各地的天然气资源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卡塔尔和南极洲有庞大的天然气项目。

4. 中国生物公司(Sinobiocorp)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革命导致了 21 世纪初一大批新行业的出现。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对生物改良技术持谨慎态度,亚洲与之不同,它对改良自然状态欣然接受。中国、印度和日本有著数目庞大的正在老去的人们,他们对新生物学的疗法充满渴望。因此出现了新的生命科学巨型企业,它们大多数位于亚洲,从事药品业、农业和生物工业加工业。活跃在这三个国家的市场中的,有生命科学全球市场的领头羊──中国生物公司。中国生物公司是 2010 年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由几家中国的生物技术新创企业合并而成的。

在将经济主导地位输给了上海之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享乐和高档生活的中心。毫不奇怪,中国生物公司和另外一些公司造就了香港全世界最先进医疗保健中心的地位,也使延长寿命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人的寿命最高可达 150 岁。中国生物公司经营著一家连锁店,名为“荣华长寿水疗中心”(Rong Hua Long Life Spas),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扭转衰老的组织再生,能改变外表的组织重新排列,增加肌群的肌肉培植,据传这家公司还搞完整的复制。

5 印软公司(Indosoft)

计算机在 2043 年活跃起来。不过许多年前,随著印度的人才开始统治美国的大公司,软件业务就已经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后来,全球各地的印度帮将他们的活动中心由美国迁到了印度。因此,当 2020 年微软(Microsoft)与甲骨文 (Oracle)公司合并时,新公司自然而然地更名为“印软公司”,公司总部也顺理成章地迁到孟买新建的“盖茨镇”的大楼内。尽管软件的内容更为精彩,但软件本身的生产却难有大幅改进。要求最高的的问题在于维持护数十年来架构于彼此之上的各层编程技术。软件仍是一项费时的工作,需要大量聪明、高效率的员工。

不过,到时候不一定是需要人类员工。印软公司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单元(AIU)能够自我改善编程方法和提高效率。此时,公司的开发人员已开始 怀疑,他们有可能使自己丢掉工作。就在此前不久,公司曾裁掉成千上万的低级雇员,将他们的工作转交给了虚拟程序员,人们把这种转变称为“脑力物质化”。随著更多的脑力工作交给了人工智能单元,有关脑力物质化的争论肯定会激烈起来。

6. IBM

在《财富》500 强的第二个 50 年期间,商界唯一的意义最重大的时刻是 2023 年的某一天,IBM 在这一天推出了第一台办公用超级量子计算机。它在原子级别进行计算,因而存储量大得几乎超出想象(豆子大小的气囊的存储量,比老式硬盘要大数万亿倍),由此使 IT 产业再次发 生了革命。量子计算机使人们能够解决像天气预报、导弹防御和交通管理等一些极为复杂的问题。

全球各地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技术,市场领导者 IBM 同时也成为最大受益者。在 2035 年,IBM 收购了惠普(惠普 10 年前已经收购英特尔),巩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对生产力的推动的永不停息,使得几乎每样东西都嵌入了智能装置,它们彼此之间能相互交流。人们通过语音识别可以享用到几乎所有技术。从前人们用键盘和鼠标,而这时候他们将可以与自己的汽车、房子和办公系统交谈。有许多智能装置都可能预知我们的需要并事先采取行动。

在这种新的网络市场当中,IBM 这样的公司的动力来自收取“字节费”。它们为客户操控和移动的数据量极为庞大,对于这些数据的每一个字节,它们都收取小额费用。

7. 帕特尔科公司(Pattelco)

通讯技术和提供通讯技术的公司改变了时代的面貌。电话(贝尔)、电视(RCA)、因特网(思科)和移动电话(诺基亚)都是应运而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2054 年,再一次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技术是遥现(telepresence),而关键的公司是帕特尔科公司。

这家印度软件巨头最初是帕特尔集团的一个软件新创企业,它收购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剩余资产,并将这家长途电话公司名称的缩写字 母融入到本公司的名字中,就这样开创了它的遥现产业。像从前的电话和个人电脑一样,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无论是在住家还是在办公场所,几乎每个房间都配备有遥现设备。它们是安装在墙上的显示器或者是投影仪器,能创造出别的地方的影像,这些影像可能来自世界另一头的某个地方,也可能就在楼下。遥现使得虚拟旅行成为可能,它能带给人来自其它地方的体验,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而另一头的人也能感受到好像你就在身边。

每个遥现装置都装有作为标准操作系统的帕特尔科公司的遥临(BeThere)软件,给帕特尔科集团带来了巨额的许可使用费,帕特尔科公司通过传输那些生动逼真的图像,还从中收取源源不断的巨额字节费。帕特尔家族集团是按原微软模式制定其商业计划的,因此遥临操作系统也是需要不断升级的。这时的版本是 2050 年推出的 3.0 版,新的热门应用软件是 BeThere 星际软件,使你能漫步火星、土卫六和月球上的太空基地。不过,人们的主要需求是用它们来替代商务旅行。安全问题和 2003 年初出现一批新的人类病毒,使乘坐飞机旅行成了大麻烦事。遥现技术直到 2030 年前后才作为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被人们普遍接受,在 2039 年因发生菲律宾羊流感传染病而被广泛使用。

8. 雀巢公司(Nestlê)

曾经以巧克力和配制婴儿食品闻名的雀巢公司,这时在健康食品业(一种介于农业产品与药品之间的新型食品)居主导地位。欧洲仍将领导生活方式、食品和时尚的潮流,雀巢是欧洲最大的公司,它在健康食品竞争中拔得头筹。雀巢出资深入研究人类学,使它的产品更好地适应新世界各地的文化。

雀巢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健康的人,而不是病人,这也反映在公司的使命宣言当中:“让健康的人更加健康”。例如,公司著名的“聪明豆”巧克力系列产品含有干细胞记忆增强素,“清洁瘦身类食品”是新型的 冷冻餐,由计算机程序调制,能自动降低胆固醇和溶解可转移脂肪。雀巢还重新改造了其药妆品部门,它有一款名为“欧莱阿”的唇膏,能向人们提供其建议的 100 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日摄取量。

9. 纳米机器人公司(Nanobotix)

在 19 世纪出现了蒸汽动力工厂,随后又出现了电力工厂,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这些技术发明一样,纳米技术将在 21 世纪中叶推动一场全新的革命。纳米机器人公司是纳米技术新创企业第一波合并的产物,位于帕洛阿尔图市,它已经成为原子级制造业的先驱。该公司的科学家率先破解了自然系统中复杂分子构成更复杂组织结构的密码,如构成完整人体的蛋白质,然后,他们对分子进行“编程”,创造出电子装置,著手应用他们了解到的密码。到 2030 年,在原子级别上有越来越复杂的装置被制造出来。

尽管大工厂里仍在制造钢铁、水泥和其他商品,但几乎所有高技术设备都将利用纳米建造法来生产。组装数字产品不用去大型集中工厂,而是由带编程的分子在磁共振成像仪般大小的机器(或称“纳米组装机”)中就地完成。2042 年,纳米机器人公司推出了其最先进的产品──桌面工厂。它类似于早期的激光打印机,但在它的前面有一个透明的圆柱 体,用户可以在纳米组装机工作时从圆柱体中观察要制造的物体是如何成形的。那时候,只要有天然气和几种微量化学物质,再下载相关软件,就可以搞生产了。比如说,你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在你的家庭办公室里生产出给小孩用的遥现启动器控制设备。

10. 新闻集团(News Corp.)

人们想知道的信息和想享受的娱乐要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多得多。在阻挠数字化潮流近 20 年之后,新闻集团在 2010 年改变方针,开始按顾客需要即时提供各类媒体产品,如电影、报纸、杂志、书籍和音乐等。广告商之间争夺消费者注意力(或者用最新营销术语说, 是争夺“广告时段”)的争斗空前激烈。

与其对手时代迪斯尼公司(《财富》母公司那时候的所有者)和维亚康姆卡斯特公司(ViaComcast)相比,新闻集团创造出了多得多的新型服务来赢得广告时段。例如,随处放送领域(Ubiquicasting)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该公司的媒体遥现服务(MTP)。交上一大笔字节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体育明星或电影明星,或者生活在各种梦想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将人接入到事件中去。媒体遥现服务十分昂贵,它的定价甚至相当于速度最快的量子计算机,但却广受欢迎并且利润丰厚。不过,该公司那时最大的业务,是该公司在所有体育项目中都拥有 运动队以及这些运动队在全世界的配销权。

令人惊奇的是,老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仍然是世界势力最大的媒体大亨,他是把自己载入量子计算机中的第一人。在生命的最后 10 年,这位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把他知道的一切、他想要的全部人格特征,都输入到一台最先进的 IBM 2.4 亿兆量子磁泡存储器当中。在他的躯体在 96 岁时最终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个虚拟的默多克被唤醒了。圈内人士说,如果新生的他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话,他更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原因很简单:他永远不睡觉。

译者:水刃

获释日本人质自述: 告诉你我看到的伊拉克


  
【2004/06/28 日经BP社报道】 4月7日,我在从约旦首都安曼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途中,被伊拉克费卢杰附近的圣战组织(伊斯兰圣战士)绑架了9天。我伊拉克的目的主要是救助街头的流浪儿,这是发生在我第四次准备到伊拉克时的事情。

  我做志愿者的原则是不依靠NGO(非政府组织)、所以没有接受任何机构的资金援助。因此,每次回国时都要在千岁市的自己家附近打挤奶的零工来获得从事志愿者活动的费用。由于计划第四次到伊拉克时最短呆上2年、最长停留5年左右,因此,在今年2月回国时就已经决定,早晨去挤奶、晚上到酒吧打工。

  不过回国后才发现出乎我本人预料的事情:1月份有关我的新闻报道见报后,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汇到了我家。到4月1日我出国时,捐款数额已经达到了20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4万元)。我的想法是:使用这笔巨款租借一些救助流浪儿童的设施,最终成立一个全部由伊拉克人组成的儿童救助机构。

  计划还未开始就碰上了绑架。4月15日被释放后,我们才通过巴格达日本大使馆得知:我们是被作为让日本自卫队撤出伊拉克的人质,武装势力发表了有关声明,而且绑架事件在日本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到了迪拜之后,又从政府和家人那里听到了“自身责任论”和“自导自演”等说法。

  我给日本外务省等政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此确实非常抱歉,同时我也感谢政府的救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从北海道到冲绳,在每一位曾经担心过我们安危的人、因为我们的行为而感到愤怒的人面前跪下谢罪。同时告诉每一个人伊拉克的事情。我现在真的只想说对不起,我愿意向人们表示歉意。

  由于一连串的刺激,现在我还无法一个人独自外出。呆在家里的这些日子里,我感觉到自己的肉体虽然没有被那些拿着武器的伊拉克人活活烧死,但是我的心却被没有武器的日本给烧死了。

  我现在,面对自己的这条残命,只有哭泣、发抖,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了。我甚至不能到伊拉克对那些为了我的自由而奔走的伊拉克人、接手我的工作在当地救助流浪儿童的伊拉克人说一声“谢谢”。

  如果现在我要向公众介绍伊拉克的现状,或者说还要去伊拉克,肯定有人会说“这家伙又在胡说八道”,就如同自己会被吊在桥上示众一样感到可怕。

  但是,就在我家对面的自卫队演练场上常常传来和我在巴格达听到的一样的声音,每次听到这种声音,我耳边仿佛又传来了在美军空袭下丧生的伊拉克人临终的惨叫、脚被炸飞时孩子的哭喊、弹片飞进体内时痛苦的叫喊,以及被美军虐待时的呻吟。

  在被绑架时,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来,觉得那仿佛是费卢杰的人们在抓住我的双肩、晃动着我的身体说:不光是用眼睛用耳朵,还用你的身体体验一下我们的痛苦吧!

  我曾经答应为了人质的获释而费尽苦心的伊斯兰圣职者协会的长老,一定会告诉人们伊拉克的现状。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今后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我想现在我可以一点点地讲出我在伊拉克的所见所闻。

因屈辱而报复的恶性循环

  在今天的伊拉克,美军每天都在施加暴力,其结果是产生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对美军仇恨和厌恶的伊拉克人个人越来越多,最终走向报复美军,彼此间的相互仇恨不断增幅。

  关于绑架事件,我最想说的就是:尽管2003年5月1日已经宣布战争结束,其实不过是从那一天起,当地居民和占领军队之间的战争、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伊拉克人、特别是费卢杰及其近郊拉马蒂的人们,这一年来一直过着困苦的生活。

  我第一次去伊拉克是在伊拉克首都被联军攻克后的2003年4月29日。刚到巴格达,就听说美军在费卢杰枪击了要求和平的手无寸铁的游行群众。我当时想的就是“太糟了!”,于是5月1日赶往费卢杰。费卢杰位于巴格达西边、车程约1小时。

  首先在医院见到的是遭美军枪击的15岁和21岁的男子。看到那里恶劣的医疗条件,心想不找来医疗物资可不行。当时,170个床位只有1名医生。橡胶手套、注射器和氧气等都严重缺乏。发电机无法运转,保存保育器和医药品的冰箱也停止了工作。拉马蒂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为了呼吁各国NGO向费卢杰和拉马蒂输送医疗物资,我5月底回到安曼。6月初,带着前来救援的日本NGO成员以及几百万日元的医疗物资,我再次进入巴格达。

  当时,费卢杰和拉马蒂的治安状况一直在恶化。由于萨达姆·侯赛因前总统属于逊尼派,因此美军对属于逊尼派势力范围的费卢杰和拉马蒂地区一直保持着超乎寻常的戒备、态度也非常粗鲁。这反而在当地群众的心中播下了反美的种子,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进入6月份,当地的普通民众也开始携带武器,甚至有人趁夜色在路上掩埋炸战车的地雷。

  于是美军加强盘查、严格限制夜间外出,那一段时间经常可以听到美军在晚上误伤儿童的事情。天亮之后,会发现在长达200~300m的范围内都有弹痕。

  拉马蒂的伊拉克人曾经告诉我这样的事情:被流弹击中、内脏受损的伊拉克人,虽然做了手术,但还是感到剧痛,于是乘车前往诊所。途中遭到盘查、被美军从车中拉出,受伤的伊拉克人用不流利的英语说出“医院”这个单词,美军的回答是:“回家等死吧!(Go home and die!)”。

  跟我说这话的伊拉克人嘴唇颤抖着说:“从那时起我发誓要报仇!”。

  搜查民宅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从深夜到清晨,美军常常突然破门而入。女性连服装都来不及穿就被赶到门外。一名伊拉克居民直截了当地说:“来家里搜查的美军摸了妻子除了丈夫谁都不能摸的地方,所以我开枪打死了四名美军”,让我感到震惊。

  这种状况到2003年11月到达顶点,在2004年4月美军的讨伐作战中,更是有很多伊拉克人丧生。尽管阿布格莱布监狱(Abu Ghraib)的虐待事件被曝光,出现了解决的迹象,但是在此之外,伊拉克人体验了许多我们所无法得知的屈辱。

沉醉于稀料的孩子们

  在费卢杰周边治安的不断恶化的同时,6月中旬我注意到在巴格达由于家人在空袭中丧生、或者从某些设施里跑出来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他们主要是15~20岁的男孩子,住在巴勒斯坦宾馆附近的10层建筑物地下堆放垃圾的地方,多的时候20多人住在一起。

  那儿被称为“喜来登”。在散发着恶臭的恶劣环境中,到处都是类似于稀料和酣乐欣(Halcion)那样的麻醉药品。孩子们靠行乞、给别人擦皮鞋赚来的钱又全部用于药品或吸毒了。

  由于化学药品的影响,即使是互相之间的轻微碰撞,或者谁多拿了一棵生菜,伙伴之间就会马上争吵起来,用刀子或者破碎的可乐瓶斗殴的情况一天发生多次。自残行为也频繁发生。

  伊拉克的成人对这些儿童放任自流,无人关心。侯赛因政权时,流浪儿童都被看作是国家的耻辱,只要发现就会被遣送到收容设施。由此,伊拉克的大人们都称这些儿童是“阿里巴巴(小偷)”,用冷漠的眼光看他们。有的大人甚至用脚踢那些由于吸入稀料过多而口吐白沫痉挛的孩子。

  即使是把这些孩子们收容保护起来,他们也经常逃掉,所以各国NGO也不得不中途放弃,优先救助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结果,“喜拉登”那里就只剩下品行恶劣的孩子了。我想我不能丢下这些孩子,因为我上中学时也吸过稀料,知道他们在和大人打交道时的无助处境。

  去年11月,在我第三次到伊拉克时,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立的环境,在“喜拉登”附近以每月175美元的价钱租了一栋公寓。在伊斯兰,女性一个人生活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我每天从旅馆赶到公寓,每次叫来一两个孩子,给他们洗澡,换上新衣服并提供食物。对随意扔掉肥皂或面包、或者卖掉我送的毛毯等不珍惜东西的孩子,我会很生气,会大声地训斥他们。

  渐渐地,本来对我很苛刻的伊拉克大人们也开始来帮忙。每天都有人来公寓,帮我翻译、洗衣、打扫卫生,以及帮孩子们洗澡等。某建筑公司老板斯莱曼(Souleymane,音译)还送来了一些钱,并说:“现在正是建筑高峰期,工作忙,不能帮你做什么,这些钱你拿去,给孩子们买一些食物和衣服”,甚至还为孩子们的就职而奔波。这些帮助真的让我喜出望外。

  但是,公寓的房东开始变得越来越贪心,开始让我交两倍的房租。钱也快用完了,结果只好退房。今年2月为了凑够1~2年的房租,我再次返回日本打工。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捐款,2个月之后我就出发到伊拉克去,结果在中途遭到了绑架。

  绑架带给我的教训是,匆忙行事难以获得好结果。现在想来当时一定是太担心留在伊拉克的孩子们了,所以心情有些焦躁。当时伊拉克的朋友在邮件和电话里跟我说:“孩子们每天都在期待,经常问‘菜穗子什么时候回来’”。

无法选择死亡方式

  但是去伊拉克时并没有放松警惕。我知道因为日本派遣自卫队,伊拉克人开始出现反日情绪,于是我在安曼伊拉克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汽车站、食堂等地方搜集了一下信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这才去了伊拉克。

  对于自己的行动我一直是打算自己负责的。虽然现在我还在考虑什么叫做“自身责任”,但直到绑架发生为止,我都是做好了遇到危险的准备了的。我想所有去伊拉克的人都做过最坏的打算。绑架事件发生前我自己也知道:可能会在劝解流浪儿童时被刀子刺中、被卷进爆炸恐怖事件,或者被美军的流弹击中。

  我当然不想死。但是,在众多的危险当中,我无法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去伊拉克或者出远门时,这些事情在脑子里闪过,那一瞬间曾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类似“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所有责任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的话。

  不过,尽管自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过刚被绑架时的确非常害怕,拼命乞求绑架者放一条生路。过去在伊拉克时我没有钱请不起翻译,所以逼迫自己记住了许多阿拉伯语的单词,能听懂一部分会话。曾经对日本有非常好印象的费卢杰的人们会我怒目而视说,“日本人很坏,去死吧”。

  被绑架期间,大都是我用英语和伊拉克人对话,所以他们说,“这家伙会说英语,肯定是间谍”的话我都听懂了。比如大家看到过的录像中的镜头--当他们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想这次真的是要死了,当时并不知道他们那时候用的是刀背。他们绑在自己身上的手榴弹会不会突然爆炸了?当时想到了很多意外,越想越害怕,所以一直都在哭泣。

  从绑架的第三天到被释放为止,圣战组织在其头目的指示下,我们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伙食也有很大改善,可能被杀这种危机感才少了许多。从那个时候起,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对话的重要性。

  到了最后,一直有一个懂英语的人跟着我,我跟他说:“绑架是最坏的解决方法。日本人会觉得伊拉克人危险而且可怕”。他回答说:“我也明白,不过除了使用武器,我们找不到其他的解决方法。我们只能这么做”。我想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就一股脑地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了。

  那时我还谈到拉马蒂的一个翻译卡斯木(Qasim,音译)的事情。卡斯木起初也憎恨美军及其盟军,尽管没有参加攻击美军的行动,不过对攻击行动持赞成态度。长老们也是一样。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我的不赞成武力解决问题的观点,开始考虑和平解决的方法。

  我说过这些后,这个懂英文的人说:“我想成为你的朋友。怎样才能和你成为朋友呢”,他这样跟我说了两遍,眼里含着热泪。

  因为绑架者没有归还我们的贵重物品,所以我很生气地说:“你们自称是什么圣战战士,结果和阿里巴巴有什么区别。我真想杀了你们”。我这样做是想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一来他们反而态度变好了:“和平!和平!”,“把丢失的东西列个清单给我。相机等物品可能找不回来了,现金的话可以想办法凑齐”。

  我说:“我们的钱都是为伊拉克筹集的。如果你们能够筹集到钱的话,就拿这些买些药品什么的”。同时我还强调说:“就是不能买武器!”。我被释放时,圣战组织的一个看似领导的人送给我一大瓶纯蜂蜜表示歉意,说是送给日本的礼物。遗憾的是蜂蜜最终被忘在了巴格达的日本大使馆。

伊拉克传来的好消息

  知道将被释放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似乎一片空白。释放后记者来采访,我说:“我还是无法讨厌伊拉克人”。当我通过大使馆的电视看到小泉纯一郎首相对我说的话发表讲话“真希望她有点自觉性”后,开始精神沮丧。如果我当时说“讨厌”的话又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在大使馆,驻伊拉克大使大木(正充)说:“自卫队没有撤回的理由。刚刚派出来就撤回去,面子上也过不去”,这番话令我非常震惊。我也明白既然人质已经获释,当然没有必要撤回自卫队,但是听到“面子”这样的话,我心里很难过:“完全没有考虑伊拉克人以及自卫队队员”。

  日本警察厅外事科一位叫吉村(Yoshimura,音译)的先生也来调查事情的经过,连名片都不给,只是对我说:“调查的内容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家人”。可是那次我们谈话的内容却被作为NHK新闻在全国播放。在调查的最后,他说:“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事情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谈起。因为我也有家庭”。

  那时我没有说任何话,不过心想:“伊拉克人也都有家庭啊。不正是因为他们的家人被杀害了,事情才变成这样的?”。这两次经历让我非常难过。紧接着就是我回到日本后,回答有关自身责任论以及自编自演的质询。在我感到很抱歉的同时,又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

  不过,从伊拉克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就是最近的一天早上,我接到了援助流浪儿童的斯莱曼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们收到了1000多封给菜穗子的信。而且我已经决定按照菜穗子的意愿,开办儿童援助设施。设施的名称就定为菜穗子”。

  听到这些,我想说“不必这样”,可是话没出口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住在拉马蒂的朋友卡斯木那里也传来了令人高兴的消息。他在邮件中这样写道:“我们正在一边协助美军,一边推进和平建设。菜穗子被绑架后,一定要按照菜穗子说的去做这种想法愈发强烈,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修复在空袭中被毁坏的两所学校”。

  真是太了不起了,真的。曾经对美军主导的国家重建是那么愤怒的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了。

  我没有读过日本宪法,但我认为其中的第九条“通过对话解决纷争”,实际上说的就是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这不仅是NGO和政府官员能够做到的事,我们每个普通人和你的近邻、和孩子们、和外国人谈论和平也是实现和平的一种方式。

  身体状况刚有好转,就又从伊拉克传来了两名日本人遇难的噩耗。愿他们早日安息!。我不希望任何生命受到伤害,谁能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让人们有放下武器的勇气呢?

高远菜穗子:1970年1月生于北海道千岁市,现年34岁。1992年毕业于日本丽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在东京工作一年后远渡美国发展,回国后在日语教师教育学校进修。为了学习经济方面的知识,从1994年开始直到30岁经营卡拉OK店铺,2000年开始在印度、泰国和柬埔寨从事志愿者活动。2003年到伊拉克,凭借个人的力量向伊拉克提供医疗设施以及救助流落在街头的流浪儿童。

Hexadecimal Color Wheel



Use this color wheel to figure out what the hexadecimal code is of the colo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use. Just hover your mouse over the color wheel and it will display the hex code. The hex code is the HTML code that will make the color appear exactly how you wish.



Hexadecimal Color Wheel

Saturday, June 26, 2004

Euro 2004




Quarter-final Matches

24 June 2004 - Match 25
2 - 2

6-5 Penalties

25 June 2004 - Match 26
0 - 1

26 June 2004 - Match 27
0 - 0

4-5
Penalties

27 June 2004 - Match 28
19:45

Semi-final Matches

30 June 2004 - Match 29
19:45

01 July 2004 - Match 30
19:45 Winner Match 28

Final Match

04 July 2004 - Match 31
Winner Match 29 19:45 Winner Match 30







通知


  • 由于蒙特利尔人论坛近期改版和升级中,我们将会不定期关闭论坛,预计在本月30日后恢复正常。特在这里通知大家,望相互转告,感谢您对蒙特利尔人论坛的关注和支持。


  • 有任何问题和意见请跟贴,已经开启了匿名回复的功能



  • Friday, June 25, 2004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 2004 Schedule


  • As Time Goes By
    Ampleman Pyrotechnie
    Saturday, June 12 2004

    As part of the Coupe du Monde SAQ, the Canadian firm Ampleman will present the opening fireworks display saluting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Ampleman is a veteran of 11 previous Montréal competitions as the Canadian representative, and won a Bronze Jupiter in 1989 and 2002 as well as a Silver Jupiter in 1999. Its out-of-competition display, entitled “As Time Goes By," will present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mazing pyrotecnic acrobats feats.


    Lights for Peace
    Pirotècnia Igual, S.A.
    Saturday, June 19 2004

    In memory of Mr. Mario Igual Baseda, founder of Pirotecnia Igual, who passed away in March 2004. Product of a century-old family tradition, Pirotècnia Igual will be competing at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for the ninth time. Over the years, this Spanish firm has garnered close to 40 international awards. This year, it will be presenting “Lights for Peace,” a grandiose pyromusical celebration of peace, with spectacular starbursts illuminating the Montréal skyline.


    Harmony
    Marutamaya Co., Ltd.
    Saturday, June 26 2004

    The family firm Marutamaya Ogatsu Fireworks Co. was founded in 1864 and has won and a Gold Jupiter in 1985. This year’s participating firm, Marutamaya, is a completely independent company since 1990 and has won the Bronze Jupiter in 1994. Marutamaya will present “Harmony”, an epic, Buddhism-inspired pyromusical display that re-creates the planet’s beauty and harmony in five tableaux, each representing a fundamental element of nature: earth, wind, fire, water, and air.


    Feste Romane
    Ipon s.r.l.
    Saturday, July 3 2004

    Founded in 1896 and run by the Pagano family for three generations, Ipon S.R.L. is based in Ottaviano, near Naples, and today ranks among the leading pyrotechnics firms in Italy. Among the awards to its credit: a Gold Jupiter for their first presentation (1997) and a Silver Jupiter (1998) at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Their performance at this year’s competition, “Feste Romane,” promises to be a majestic pyromusical celebration in which fountains, comets and candles come together in tribute to the world’s best-known Italian city: Rome.


    Music of My Heart (To Leandro)
    Pirotecnia Caballer – Vicente Caballer
    Saturday, July 10 2004

    Based near Valencia, Spain, this century-old pyrotechnical firm has won numerous international awards and distinctions, including two Gold, two Silver and one Bronze Jupiter at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The firm’s entry in this year’s Coupe du Monde SAQ, “Music of My Heart,” is a grand pyromusical ode filled with hundreds of extraordinary pyrotechnical effects that pay a moving tribute to the music that inspires our lives.


    Invasion of the Colours
    JNS Pyrotechniek B.V.
    Wednesday, July 14 2004

    Hailing from Leeuwarden, in northern Holland, pyrotechnical firm JNS Pyrotechniek B.V. was founded in 1821 by the Shuurmans family. Winner of a Gold Jupiter (1995) and a Silver Jupiter (1991) at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the Dutch firm has also distinguished itself in several oth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is summer, they present “Invasion of the Colours,” a breathtaking and unforgettable pyromusical excursion that will transport audiences into the world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 with music from blockbuster films such as Star Wars and E.T.


    Dragons and Butterflies
    Sunny International Co., Inc.
    Saturday, July 17 2004

    Sunny International is a family firm with more than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art of pyrotechnics. At previous appearances at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in 1992 and 1993, it won a Gold Jupiter and Silver Jupiter. For its fifth visit to Montréal, Sunny International will present “Dragons and Butterflies,” a flamboyant Chinese-style pyromusical extravaganza that combines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nd allows Montréal audience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 journey through the movies of the world
    Lacroix-Ruggieri
    Wednesday, July 21 2004

    In 1739, the Italian Ruggieri brothers embarked upon their glamorous career as fireworks experts to Louis XIV. The Lacroix company, for its part, was founded in 1848 in Toulouse, France, by Étienne Lacroix. In 1997, the destinies of these two great fireworks firms crossed and they became Lacroix-Ruggieri. This summer, the firm will delight us with “Cinema: Silver Screen, Endless Nights,” a fabulous pyromusical epic during which skypainters will take viewers on a history of the movies.


    Eau de Cologne
    WECO
    Saturday, July 24 2004

    The German firm WECO, based in Eitorf, near Cologne, was founded in 1948 by Hermann Weber. Previou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ntréal International Fireworks Competition has won this company a Gold Jupiter in 2000 a Silver Jupiter in 1997 and a Bronze Jupiter in 1996. Its pyromusical odyssey “Eau de Cologne” is an invitation to discover in music and images the majesty and exceptional character of Cologne and Montréal, two wonderful multicultural metropolises that boast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y and customs.


    La Ronde Around the World
    Panzera S.A.S.
    Wednesday, July 28 2004

    In 1985, Panzera S.A.S. was the very first pyrotechnical firm to present a pyromusical display in Quebec. This year, the same Italian firm will present a closing fireworks extravaganza that is not part of the official competition. “La Ronde Around the World” is an extraordinary pyromusical celebration paying very special tribute to all the Gold Jupiter-winning countries of the past 19 years. Spectators will take a tour of Canada, Japan, Ita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official presentation of the coveted Platinum Jupiter will be held prior to this out-of-competition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