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our family  |  express our passion  |  look for happiness  |  make dreams come ture

Saturday, July 31, 2004

skype

Skype什么是 Skype?

Skype 是 KaZaA 开发人员的又一杰作。 正如 KaZaA 一样,Skype 使用 P2P(对等)技术将您与其他用户相连接 - 不是共享文件,而是与您的朋友进行通话和聊天。
该项技术极度先进 - 但使用起来却超级简单... 您可以立刻与朋友免费进行电话呼叫!

特性

  • 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 Skype 用户不受限地免费通电话

  • 音质优良 - 比普通电话好

  • 可以与所有防火墙、NAT 和路由器一起使用 - 无需进行任何配置!

  • 当您的 Skype 朋友在线并且准备通话或聊天时,向您显示朋友列表

  • 使用起来超级简单方便

  • 您的通话采用“端到端”加密,极具保密性

  • 基于 Kazaa 和 Joltid 开发人员开发的一流对等技术












  •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270"
    height="510"
    bgcolor="#F6F5DB"
    quality="high"
    play="true"
    menu="false"
    base="http://www.skype.com/flash/"
    loop="true">




    相关评论

      在不久的将来,语音通信必将降格成为多种通信方式的一种。Skype就是要戳穿那层窗户纸:既然有了高速数据网络——

      科技的发明和应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你只要翻阅科技史就能知道,真正的发明者,常常是湮没在历史之中,比如爱迪生,他最早的电影放映系统,输给了后来的卢米叶兄弟,他的直流电,输给了泰斯拉的交流电。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吗?不对,在苏俄的教科书里是波波夫,在德国是赫兹,在美国是德雷福斯特。贝尔发明了电话吗?不,比贝尔更早13年,德国的菲律普·赖斯就已经做出了电话原型。

      不说别的,如今世道,大家只记得比尔·盖茨,谁还记得DOS的原创者是谁?科技产品总是如此,发明它需要很多条件,而要应用它、让它盛行起来,却常只需要两点,一是时机,一是运气。

      就像网络电话(VoIP):遥想当年,网络泡沫高涨的时代,net2phone和dialpad一类的软件公司就曾气势汹汹,宣扬过它们免费的网络电话,可后来呢?更早些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巨头康卡斯特(Comcast)还曾推出过VoCable,想要成为把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语音业务集于一身的巨无霸。结果呢?

      但,请容我提醒你,上面所述,都是发生在56K拨号上网的时代,这些失败,正是时机和运气未到,而不意味着网络电话是没有前途的。当前,即使是反应慢半拍的美国政府,也都看出VoIP技术正在爆发,为它定制了许多优惠的政策。电话公司也开始紧张了,比如AT&T,今年就宣布要向它的用户提供基于IP的市话和长话业务,Qwest则要在美国14个州内配置IP电话业务。在中国,中国电信也从今年开始,在许多城市免费开通IP电话的直拨业务。

      业内最惊人的消息是,Verizon已经和北方电信签下10亿美元的合同购买基于IP的交换机。如果这个升级换代的工程成功,无疑是1980年代电话系统从模拟交换进入到程控交换以来的最大革命。

      Skype,恰逢其时,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软件,只有8兆大小,表面上看来,它只是个IM(实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软件,而且功能十分阳春,与微软的messenger,雅虎的网虎通,甚至国内流行的腾讯OICQ相比,Skype都远不能及。它不能传送影像,不能传送档案,连自带的聊天室都没有。但凭借着这家公司原有的点对点(P2P)的技术能力,Skype第一次实现了叫人惊艳的,而且是免费的高品质通话。

      使用skype,你毋需担心防火墙,我在六台不同的电脑上,用不同的联机方式上都试装过,结论是,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样的软件、硬件防备,它总能钻进来,而它内建的背景降噪技术,竟然能让我那四十几块钱买来的麦克风耳机,出现绝好的通话音质,甚至可以实现通话双方共同聆听,音质逼近fm的同一首音乐。而且这个软件十分人性,连起码的设定功能都省略了,你只要下载、安装,就能愉快地使用。

      说回时机和运气,Skype当然不是独立的高科技发明,但,我认为此即其时,它有绝佳的成功机会。

      首先,Skype的策略很清楚,跟其他向传统电话公司虎口夺食的VoIP公司不同,Skype抢的是当下互联网上的IM用户。它不直接跟电话公司拼传统服务,因为它不在乎,它抢的是未来的通信方式,以及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通信用户。

      习惯文本通讯的年轻一代,已经用手机短信制造了数以亿计的市场。所以,Skype没有多余的功能,它甚至不能语音留言,这对于任何一家传统的电话公司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Skype就是不在乎,只因对方是否线上一清二楚,打不了电话,可以发文字消息,发e-mail,还要电话留言干嘛?

      Skype正好赶上了宽带的盛行,更重要的是,它又赶上了时下热门的英特尔迅驰技术,以及无线宽频网(Wi-Fi)的接入服务。

      不用等到未来,现在的你,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持装备,又靠近提供Wi-Fi地点,再加上Skype,然后,可怕的1+1>2效应就会立刻发生。它是跨级的挑战,一次性地超越传统电话的优势。可以这么说:Skype的价值在于,它第一次让网络电话变成易用、好用,它的出现,真正地戳穿那层窗户纸:试想,当你可以用互联网讲电话时,为什么还要弄台电话机来麻烦自己?



    Download now - it’s free



    Friday, July 30, 2004

    MS Web Services


    See What Web Services Can Do for You

    Wednesday, July 28, 2004

    iTunes + iPod Video












    Thursday, July 22, 2004

    Windows XP MCE 2005 主题, 适用于XP / 2003

    MCE2005的全新主题,不用破解uxtheme.dll文件

    使用方法:
    把 wb-royale-mce.rar 解压到你的系统盘 \windows\resources\themes 目录下
    双击 Royale.msstyles
    再点击应用既可

    点这里下载





    New iPod Posted by Hello


    Steve Jobs & New iPod Posted by Hello

    Sunday, July 18, 2004

    Icon Factory


       一个非常出色的Icon专业站,有很多免费资源供下载,点击图标进入
     





    三大死对头联手, ICQ雅虎通MSN可互通信息?!

       不管你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实我也不信,而事实就是如此.AOL,微软和雅虎正相互合作让各自的即时信息服务实现企业环境内的互通,这也是这些业界领袖为了让三种不同系统的电脑用户相互通讯的首次重大合作和突破.在计划今天发布的声明中,三巨头将公布为打破各自网络间的“电子围墙”,让即时信息在工作场所得到更大使用的新合作计划概要.为了使用这种新系统,企业需要先行获得微软网络软件的授权,这种软件将会充当连接AOL,微软MSN和雅虎各自运作的系统的网络中心.  
           “这实在是个极其重要的声明”,Forrester Research的高级分析员Nate Root说。“这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价值,他们将可完全体会即时信息领域的风景。”
      即时信息一直在以指数速度增长,AOL官方昨天透露的即时信息的使用量在过去一年中已经翻了一番。每天通过AOL的网络收发的即时信息超过20亿条,远超每日4亿封的电子邮件数量。
      不过,眼下来说,这三家公司无意让企业环境外的用户实现这几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其中AOL的AIM和ICQ用户数远超另外两家公司,这也让AOL不太愿意开放市场以免损失市场份额。
      “目前大家都没做的,也就是让任何网络中的任何人之间可以自由收发信息才是即时信息业的圣杯”,Root说。
       微软和雅虎的官员昨天都对此表示乐观,认为这次的“第一步”很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相互合作。“这为即时信息成为像今天的电子邮件般得到广泛使用打下了基础”,微软实时协作营销部高级总裁Taylor Collyer说。“如果它可以让你和每一个人保持联络,这将变得更有价值。我相信这份声明会最终让即时信息实现这个目标。”
      而雅虎的通讯产品副总裁Brad Garlinghouse则说:“我们一直在积极游说和建议相互连同不应只限于企业内部。这次的飞跃预示着通过多方合作有机会实现最终的目标。”
      AOL一直在努力让即时信息进入企业市场,和微软的新合作协议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微软在企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微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的Life Communications Server网络软件已经拥有几千万用户。
      作为三方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微软从企业中获得的网络软件授权及支持费用会在三家中摊分,具体金额并未透露。
      虽然有分析家称这次的合作对目前在企业环境中占领导优势的IBM及他们的Sametime messaging system来说是个重大打击,但他们估计IBM可能最终和这三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IBM仍然有时间迎头赶上,因为三家合作开始运作最快也要到2005年初。

    我看[Fahrenheit 9/11]

            看完了Fahrenheit 9/11 , 我衷心地为Michael Moore的勇气和正直而喝彩,此片固然带有偏激的色彩,但有些片断可谓一针见血。评论不多却深刻,虽无正面抨击,但反讽的手法尤为犀利,直击政客们的软肋,难怪曾在美国遭禁。近年来美国此类反省的作品不少,譬如《黑鹰坠落》,但Moore带给我们的却是纯纪实风格,引导你最真切的感受。
     
    这是影片最后的精彩部分:
     
    (画面:Moore要采访的议员们纷纷躲避)
    Moore: 我觉得我看厌倦了这里,尤其是国会里那535个成员,只有一个人的儿子被派到伊拉克,我真想能够得到帮助,让我调查在535个成员里,有多少人的孩子不愿意的被派到了伊拉克,当然国会的人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这是理所当然的,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你会吗,他会吗?
     
    (画面:美国大兵们的音容笑貌)
    假想的政客心声:我看到别人把孩子送到最差的城里最坏的学校,我总觉得惊奇,就是因为他们服役,我们才不会,他们自愿放弃生活,我们才能自由,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他们的需求就是,如果不是必要的,就不要派他们出去,他们还会相信我们吗?
     
    (画面:真实讲话的剪辑)
    布什:他们有杀伤性武器
    拉姆斯菲尔德:我知道在那里
    莱斯:就在巴格达附近,在911前后,伊拉克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布什:只有完全毁掉他们,这战役才结束,这战争只说明了文明的进展,我们不去寻找而去创造,我们会胜利
     
    Moore: 如乔治所说的,战争是否正义不要紧,永久胜利是不可能的,战争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延续,伊拉克落后无知,这是过时的观念,总体来说,战争总是爆发于饥饿中,战争的正义与否是由当局决定的,这不是被任何国家所侵占,而是为了保留社会的结构不变,
     
    在德克萨斯
     
    (画面:真实讲话的剪辑)
    布什:相信大家都熟悉,就是懂得为自己而羞耻
     
    Moore:这次我们同意  
     

    Saturday, July 17, 2004


    Blog Revolution Posted by Hello

    BitTorrent Plus! 2 1.1 Final


    我最常用的BT下载软件

    软件名称:BitTorrent Plus! 2
    软件版本:1.1 Final
    研发状态:5 - 趋于稳定
    发布时间:2004.7.14
    作者:Cookle
    软件大小:8.62MB
    运行平台:Win98/ME/NT/2000/XP/2003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繁体中文Big5/英文
    软件类型:免费软件
    MD5 效验码:63448943c63f302773b1d91b8cf0b631
    官方下载页面

    纪录片《华氏911》在美国引发政治风暴

      由好莱坞著名反战导演迈克尔·摩尔导演的纪录片《华氏9·11》,在美国公映一个多星期以来,已经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美国报纸、电视、广播竞相报道这部影片;政客、学者、知识分子、学生甚至工人,都在谈论这部影片。7月12日的《时代》周刊(提前出版)也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大篇幅报道了这部影片,文章说:“《华氏9·11》迅速形成的公众影响,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由它引起的热烈政治辩论,只有13年前奥利弗·斯通执导的《约翰·肯尼迪》可与之媲美。”不同的是,《约翰·肯尼迪》议论的是一位已经故去的美国总统,《华氏9·11》抨击的却是在位美国总统。
      摩尔想把布什赶出白宫
      摩尔先生的政治勇气可真够大的。记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前往美国知名的AMC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由于是休息日,来影城看电影的人还真不少,当记者来到播放《华氏9·11》的第七放映厅时,能容纳200多人的放映厅已几乎座无虚席。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放映过程中,观众们被影片中大量第一次披露的镜头吸引和震撼:布什在“9·11”事件发生后束手无策;布什在2003年3月19日宣布发动伊拉克战争前还挤眉弄眼扮鬼脸;美国士兵在伊拉克战场被炸得血肉模糊,而布什却在高尔夫球场轻松挥杆……
      影片中的这一幕幕,给观众反复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布什在“9·11”前后和伊拉克战争中犯了一系列错误,他根本不是一位称职的总统。
      此间有媒体说,摩尔似乎对布什有“深仇大恨”,他拍这部片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将他赶出白宫。一位刚看完电影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布什肯定没戏了。他和他父亲一样,干完一任后就得离开白宫。”这位妇女不愿意把她的名字登在报纸上,但她讲这话时很认真,语气也相当肯定。
      《华氏9·11》内容是否真实
      记者的一位学者朋友说,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摩尔有权拍摄任何题材的电影,哪怕内容批评的是美国总统。但关键是内容要真实。《华氏9·11》的内容真实吗?支持布什的人说,摩尔故意歪曲事实、丑化总统,简直是一派胡言;反对布什的人说,摩尔用无可辩驳的事实真实地描绘了布什所犯的“罪行”;摩尔本人则说,他的选材百分之百正确,无论任何人哪怕是找出一点错误,他都要发奖金1万美元。
      《华氏9·11》在开片不久,即展现了布什在得知“9·11”事件发生后的反应:2001年9月11日上午9时05分,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已撞击了纽约世贸双子大厦,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里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朗读《我心爱的山羊》。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悄声走进教室,跟布什耳语:“美国正在遭受攻击。”总统的表情凝固了,坐在椅子上傻傻地发愣。这时,电影采用了慢镜头表现手法,极力夸张总统面部呆呆的表情。布什就这样在教室里坐了7分钟。摩尔在画外音里这样描述总统在这7分钟里的心理活动:我要是多工作、少休假该多好啊!我要是听取了反恐专家对“基地”组织的袭击警告该多好啊!总统显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9·11’调查委员会”在经过多方查证并询问了布什本人后撰写的一份中期报告,与摩尔先生有不同看法。该报告认为,布什“觉得在搞清真实之前应保持镇静”。报告还披露:布什在教室那段时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人与五角大楼联系过;布什9时35分离开那所小学,9时45分第一次与副总统切尼通电话;布什在那所小学期间,政府部门对恐怖袭击的反应相当混乱,两架F-15战斗机8时53分升空,要飞往哪里?去干什么?飞行员并没有得到清楚的命令;布什说他授权美军可以击落被劫持客机,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是谁放飞了拉登的亲戚
      摩尔说,“9·11”后,布什政府在没有经过适当“法律盘查”的情况下,便同意142名沙特阿拉伯人和约“两打”本·拉登的亲戚安然飞离美国。在电影中,摩尔采访了《布什的家、沙特的家》一书的作者克雷格·昂格尔。昂格尔说,布什政府的执法部门没有对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做过仔细审查。
      “这些人被检查了吗?比方说查看护照,或者查看其他什么东西?”摩尔问。
      “什么都没有。”昂格尔答。
      “‘9·11’调查委员会”的那份中期报告说,在那些沙特人和本·拉登的亲戚离开美国之前,执法部门调查了这142名沙特人中的30人,以及26名本·拉登亲戚中的22名。该报告还说,在“9·11”事件中的19名劫机犯中,有15名是沙特人。为了防止报复,沙特政府请求布什政府批准沙特公民撤离美国。沙特政府究竟是通过与布什政府中的哪一名官员联系搞到“批准令”的,这一点目前还不清楚。但已经弄清楚的是,沙特政府的这一请求最后落到了当时的白宫最高反恐官员理查德·克拉克手中。
      克拉克告诉“‘9·11’调查委员会”,他本人没有同意沙特政府的这一请求,后来是FBI批准的。但FBI发言人对此予以否认。
      6月26日,克拉克在美国图书馆联合会年会上表示,关于“9·11”后美国政府允许沙特公民和本·拉登亲戚离开美国一事,他个人认为,沙特政府撤侨的做法是“合理”的,可以避免沙特公民受到类似二战时在美日裔居民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同时,就他所知,在准许沙特侨民离境前,FBI对这些人都进行过甄别,确认其中没有危险人物,也没人知道本·拉登的下落。
      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的“险恶关系”
      《华氏9·11》揭示,布什家族曾与本·拉登一家有过一段“险恶的关系”。布什曾办过一家石油钻井公司,名称为“阿尔布斯托能源公司”,但该公司办得并不成功。当年,布什通过朋友介绍,曾经将本·拉登家族的资金引入自己的公司。布什的那名朋友名叫詹姆士·巴斯,布什从在得克萨斯州空军国民警卫队当兵时便与他交好。
      设在华盛顿D.C.的一家独立舆论监督机构“公众诚信中心”,专门对此项指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岁月里,巴斯的确管理过本·拉登的大哥塞伦·本·拉登在休斯敦的资产。1977年~1978年间,巴斯也曾向阿尔布斯托能源公司投资过5万美元,“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拉登家族的钱曾流进过阿尔布斯托能源公司。这项指控被夸大了。”“公众诚信中心”执行总编比尔·阿里森说。
      摩尔在他的电影中还指控说,位于华盛顿的“卡莱尔集团”,是一家主要投资国防工业的投资公司。正是以这家公司为纽带,布什一家和本·拉登一家结成了密切的关系。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曾担任过“卡莱尔集团”的高级顾问和董事会成员;老布什的国务卿詹姆士·贝克曾是“卡莱尔集团”的合作伙伴;布什本人也曾担任过“卡莱尔集团”一家下属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但他在1994年当选得州州长后退了出来。而本·拉登家族1994年曾向“卡莱尔集团”投资200万美元。“9·11”事件发生后,这些资金于2001年10月被撤走了。
      布什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
      摩尔在他的电影中,突出了布什从事砍树、打高尔夫、钓鱼等娱乐活动的镜头,以显示他“玩物丧志”。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当白宫2001年8月初宣布布什将离开华盛顿到其牧场休一个月长假时,布什执政8个月中的42%时间被他用在了休假上。摩尔引用了这一数字。
      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驻白宫资深记者马克·诺勒尔有自己的统计数字。诺勒尔说,他详细记录了布什执政头8个月的休假情况:50天在他的得州牧场,40天在总统度假地戴维营,4天在他父亲位于缅因州的别墅。这样算下来是39%,略低于摩尔引用的42%。

                                               《纽约时报》评论:摩尔的摄影机不撒谎 

             “为什么我们要去听关于尸体袋、死亡、多少人、哪一天发生、推测的死亡数?哦,我的意思是,所有这些都是不相干的。我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美丽的思想在这样的事情上面?为什么要看着他痛苦?”

      —— 芭芭拉-布什在2003年3月18日“早安美国”节目中的讲话

      芭芭拉无需担心,实际上她的儿子并没有感到痛苦。在麦克-摩尔的《华氏911》中我们看到,芭芭拉说完这番话36小时之后,她的儿子美国总统布什坐在椭圆办公室里,让一个化妆师替他进行脸部修饰,几分钟之后他将在电视上宣布对伊拉克的战争。看得出来布什总统心情很好,他抛了几个眼神,咧嘴做出笑容,仿佛在和摄影机后面的某个人玩躲躲猫游戏。

      《华氏911》戛纳首映之前,麦克尔-摩尔在记者采访中说:“即使在最荒诞的梦里,你也不会想象罗斯福总统在宣战前30秒钟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因为所要宣布的决定是如此严肃,有着如此无法预计的后果。”

      “影片如此虚假,根本不值得去评论。”白宫有关官员如此评论。但《纽约时报》却报道说,共和党官员甚至曾试图让联邦选举委员会禁掉这部片子。但这一切除了让摩尔名声更响外没有别的用处。

      摩尔的确非同凡响。在《华氏911》中,他并没有像一般人会做的那样回放飞机撞向世贸大厦的镜头,而是用特写镜头表现布什总统继续向佛罗里达的小学生们读《我的宠物山羊》,而这时离他获悉世贸大厦被撞已经整整过去了7分钟。

      《华氏911》中展现的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就在几个星期以前我们还在争论是否应该在电视上播出死在伊拉克的美国士兵的棺材,是否应该在“夜间热线”节目中公布阵亡将士的名单,而在摩尔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死亡,有美国士兵的死亡,也有伊拉克平民的死亡,有翻起的肌肉,拉出的肠子,以及战争带来的所有暴行。战地诊所的伤兵在谈论他们的疼痛和吗啡,其中一个士兵带着无辜的困惑神情说:“我支持共和党已经好几年了,他们做事情非常不诚实。”

      当然摩尔在挑选材料时是有立场的,他是个辩论家,不是新闻工作者。但他让我们看到,我们在别的场合看到的关于这场战争的消息和图片虽然冠以“新闻”的标签,其实也是主观剪辑出来的。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和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俘事件非常相似,摩尔说他是从一个外国独立记者手中得到这些录像带的,他说:“我们得到这些胶片是在两个月之前,早在阿布格莱布监狱曝出丑闻之前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事情。像我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凭,而且从未受过新闻职业训练的人能够得到这些实在让人尴尬。我们这儿是怎么了?这太悲惨了。”

      摩尔也许不像布什夫人那样有“美丽的思想”,微妙和温文尔雅并不是他擅长的艺术,但如果你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丑陋而且震撼人心的故事,微妙和温文尔雅有什么用呢? 
                         
                                        电影批评家协会:《华氏911》重重一拳打在脸上 
       
      这是麦克尔-摩尔最新力作《华氏911》的公开放映,下午的放映当然不及晚间场气氛迷人,没有女人眩目的乳沟,也没有风度翩翩的晚礼服,但电影院中的气氛还是相当热烈。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灯光熄灭了,《华氏911》开始了。一切正如我们所期待的:极端搞笑,有时甚至到了恶毒的地步,但从始至终充满诙谐和幽默,音乐和剪辑天衣无缝,内容充实,而且,没错,立场鲜明。会心的掌声不时打断影片的进程,结尾的字幕打出后,全场爆发出巨浪般的掌声和呼哨声,掌声整整持续了17分钟。整个放映过程中没有人离开,没有人想  离开,没有人能够离开!掌声中摩尔没有说一句话就介绍了他的工作人员,他用剪子的手势介绍了剪辑师,做出弹钢琴的样子介绍了音乐监制人。
      BBC电台的一位美国影评家说《华氏911》是垃圾,而他们的一位编辑则评论说这部影片没有什么新内容。英国审查机构早就准备对这部影片磨刀霍霍,而一些评论家们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但他们贬低《华氏911》时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同样的论调:偏激、缺乏新闻人士的客观态度、太感情用事、用电视新闻画面组成、恶毒,等等等等。事实上,这些自称“左派”的评论家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对摩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摩尔思想太自由,从不照章行事,不依赖美国的“民主”方式向人们揭示真相,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无法控制的危险人物。
      《华氏911》偏激吗?当然,这不是纪录,而是在宣传自己的思想。立场太鲜明?当然,他从来没有假装要进行不偏不倚的调查。缺乏新闻工作者的客观态度?当然,摩尔从来没做过记者,也从没说过自己是新闻工作者。太动感情?是的,感情加上夸张的幽默感正是摩尔用来说服大众的武器。
      《华氏911》完全应该拿金棕榈大奖。没有必要说这是“政治选择”,更不应该抹煞它作为电影本身的价值。这部电影已经存在,就在这里,在我们眼前,对于我们这些世界公民来说,好比重重的一拳当面打在脸上。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影片,是最好的影片。 

                                         《华盛顿邮报》:《华氏911》一座文化丰碑
     
    《华氏911》是麦克尔-摩尔继《罗杰和我》之后影响力最大的影片,影片对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强有力的讽刺和抨击,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可以说这部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纪录片竖起了一座文化的丰碑。
      影片极尽讽刺之能事,将观众从2000年的总统大选一直带到今天的伊拉克冲突,摩尔用美国总统布什自己所说的话以及布什自己的表情为他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讽刺画。影片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是布什在9/11事件的当天早晨参观一所小学,这时一位助手低声告诉他关于飞机撞进世贸大厦的消息,布什脸上露出极端震惊的表情。镜头中的一只钟在静悄悄地走动着,布什瘫坐在椅子上,似乎再也站不起来,时钟就这样走过了好几分钟。
      但《华氏911》中并不都是讽刺性的内容。就在上述场景之前观众看到了震撼人心的场面:两架飞机撞入世贸双塔时,摩尔显示给我们的仅仅是黑屏,我们听见飞机的轰鸣,我们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然后我们听到撞击声,一秒钟之后传来痛苦的叫喊和旁观者的喘息。接下来是第二次撞击,这时摩尔才将镜头切到围观者,一个满脸泪水的女人在大声向上帝祷告,请求他挽救从窗口跳下的人们的灵魂。另一个人瘫坐在人行道上。我们没有看到往下跳的人们,但我们感觉到了。
      打动我们的并不是摩尔偏激的政治观点,也不是他让人既爱且恨的诙谐和幽默,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他强大而真诚的说服力。尽管这么多事情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但摩尔把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放到一起后,我们却从中看到了新的东西。影片指出了布什家族和阿拉伯富豪之间的由来已久的社会经济联系,其中甚至包括本-拉登家族。
      《华氏911》让我们看到,《哥伦比亚的保龄》的导演终于开始用影片表达自己的观点。 
     

    Google 升级其Blogger服务

    Google已经升级了其在线Blogger服务的功能,此次功能更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文档发布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e-mail发布信息;评论共享功能;以及作者简介功能。
    Google与2003年通过收购Pyra Labs的方式进入blog服务领域,此次是Google在收购后首次升级其免费的Blogger服务的功能。
    新增的通过e-mail发布Blogger的功能能让用户通过任何可以发送e-mail的设备发布其blogs,包括移动电话以及PDA等。用户如果想通过e-mail发布blog,要事先在Blogger上设置好e-mail的地址,然后就可以利用该功能了。这一新的功能改变了过去的发布方式,让e-mail服务器作为中转站,把网络延伸到用户的手上。
    Google还通过与设计公司合作的方式改进了其评论发布功能,让用户的签名程序更加简化。此次功能更新还包括:提供了26个新的模板;不同隐私以及控制水平的评论发布功能;用户简介功能,可以让用户粘贴一页关于自己的介绍,并能链接到该用户的其它blogs。


    Cancroid Posted by Hello


    mosquito Posted by Hello


    Bird Posted by Hello

    Thursday, July 15, 2004

    几米漫画Flash


    迷宫般的城市,让人习惯看相同的景物,走相同的路线,到相同的目的地;习惯让人的生活不再变化。习惯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却又有种莫名的寂寞。而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习惯会让你错过什么。《向左走,向右走》,一个发生在城市-只可能发生在城市的、关于追寻的故事。几米以一种淡淡的、幽默的笔调缓缓述说,在故事情节与画面中制造城市生活的各种“巧合”,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既熟悉又惊讶,不自觉发出会心的一笑……




    “天使在地下铁入口跟我说再见的那一年,我渐渐看不见了。15岁生日的秋天早晨,窗外下着毛毛雨,我喂好我的猫,六点零五分,我走进地下铁。”翻开几米的《地下铁》,你可以发现绮丽的气味、声音、色彩影像在眼前一幕一幕地映过。跟著书中失明的小女孩,一起听见充满着颜色的声音,一起看见会发出声音的颜色。于是我们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的微风、在向地底的入口、在往天空的出口,从这一站到另一站,看到了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财富》最新全球公司500强!



    美国《财富》杂志12日公布了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最新排名,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公司连续第3年名列榜首。2003年沃尔玛的营业额为2630亿美元,比前年增长7%。排名第二的是英国石油有限公司。

      美国公司在前10名中占有5个,依次为排名第三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第五的通用汽车公司、第六的福特汽车公司和第九的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英荷壳牌公司名列第四。

      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排名第七,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法国的托塔尔石油公司分别排名第八和第十。

      如果以去年的利润额排名,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花旗集团则分别以215亿和179亿美元排在前两位。沃尔玛的利润只有91亿美元,但也比前年增长13%。

      去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的收入总额达14.9万亿美元,高于高峰期2000年的14.1万亿美元。纯利润为731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过去10年中,《财富》杂志排名的全球500家最大公司中,美国公司从151家增加到189家,日本公司从149家降至82家。中国公司从3家上升到15家。

    [英国TOP100人物:盖茨不敌Google创始人]


      本年度英国MediaGuardian 100评选揭晓,Google现在对英国媒体的影响与日剧增,本年度排名还发现盖茨和乔布斯在过去一年失去了往昔的影响力。MediaGuardian 100是英国媒体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排名,由英国《卫报》每年进行一次排名。

      Google的创始人Page和Brin已经挤入前20名,并成为英国媒体行业的重要人物,至少在评选成员眼中是如此,这一切因归功于他们的搜索引擎。

      MediaGuardian 100评选成员委员会的一名成员说,“Google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强大工具,他们影响着媒体行业,并且在全球PC领域与盖茨展开了影响力竞争。”

      盖茨在本年度排名中没有上榜。2001年,盖茨仅次于默多克排没名第二;2002年下降到第10位;2003年排名13位。

      苹果电脑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排名比盖茨稍好一些,今年排名29位,比去年下滑了13位。乔布斯能够入围,原因是iPod和iTunes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般来说,IT行业人物今年的排名并不理想,可能是科技在媒体中的作用并不重要这个在网络高峰时期的预测得到兑现。

    [博客 网络上的弄潮儿]


      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互联网上,社会文化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媒体的传播。网上博客(blog)的兴起,可谓近年来全球互联网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现象。伴随着克林顿拉链门事件、美国9.11恐怖事件,纽约时报总编事件,以及Gmail的早期测试者和美国总统竞选都采用了博客这一新形式,博客在现代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成为当今网络的弄潮儿,要想走在网络前沿,首先就得成为一个博客!并对博客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什么是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博客的崛起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10年。

      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

      ……

      这一系列发源于博客世界的颠覆性力量,不但塑造着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的传统和未来走向。

      博客今后的发展预测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也许你现在还不相信,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互联网的最低潮时期,在个人网站大萧条时刻,在商业网站最凄惨之际,没有一分投资,没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却开始如火如荼?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轻松追踪你关注的网志]

    如果你热衷于搜集信息,那么你很可能早已领略了网志(weblog)的迷人魅力,它能够集评论、相关网站链接等功能于一身。那些迷恋创建网志的人在国际互联网上不断搜寻新闻报导、公告、甚至是其他网志中的各种趣闻逸事,然后挑选出最好的加入自己的网志以及建立链接。好的网志如同一个朋友,总是把报纸上那些最佳报导指给你看。

    但是,网志的蓬勃发展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重了网络信息的超载。据估计,网志的数量已经接近300万。并且,不只是业余爱好者参与其中,许多初创的媒体公司也在创建网志。比如,Gawker就建立了有关小器具信息的网志Gizmodo(网址www.gizmodo.com)和关于街头传言的网志Wonkette (网址www.wonkette.com)。

    为了用好这些网志,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一种新玩艺儿:新闻阅读器(newsreader)。新闻阅读器可以把你收藏的网志所更新的新闻集中到一个地方,让你不必为了追踪最新的新闻帖而在各个网志间来回切换。

    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许多网志更新内容都采用新闻信息包(news feed)格式,这种网络格式便于新闻阅读程序(或另一个网站)搜集和操控个人张贴的信息。对于网志出版人来说,上传信息就和通过新闻有线服务发布新内容非常相似。要判断一个网站是否提供新闻信息包,只要看能不能找到标有RSS和Atom的小图标就行。

    我对许多流行的新闻阅读器进行了测试。它们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追踪你感兴趣的网志,并为你提供一份个性化的网络报纸。但只有当你愿意花些时间去事先组织信息的时候,它们才真正值得一用。

    新闻阅读器各式各样。一种是你能在个人电脑上安装的独立软件程序。在这类产品中,FeedDemon是相当不错的一个(由Bradbury Software生产,售价29.95美元),它提供多种选择,使新闻信息包在屏幕上能个性化地显示。

    另一种新闻阅读器将新闻信息包与电子邮件合二为一,其原理是:对许多用户而言,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心。这类产品中的NewsGator(由NewsGator Technologies推出,售价29美元)将新闻信息包与Microsoft Outlook合二为一,而Oddpost(网址www.oddpost.com)则将新闻信息包与他们提供的一种出色的网络电子邮件服务结合在一起,每年的服务费为30美元。Mac电脑的用户还有其他选择,因为苹果电脑公司(Apple)刚刚宣布将在下一版的Safari浏览器中添加新闻阅读器功能。这一举措也表明了通过网志获取新闻已经变得何等重要。

    总而言之,我在测试中对一种名为Bloglines的服务感觉最好,并向您推荐,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Bloglines (网址www.bloglines.com)是一种网络服务,这也就是说,你无需安装软件,并且能用任何网络浏览器追踪更新的网志。你将不再被某台特定电脑中的书签捆住手脚,你可以在家里、办公室或路上查阅更新的新闻。这种服务也是免费的。Bloglines的运营商Trustic Inc.的首席执行长马克·弗莱彻(Mark Fletcher)告诉我说,他们的网站将通过不显眼的Google风格的广告来获取收入。

    当你在Bloglines新开帐户以后,就可以去访问那些你想要追踪的网志了。等你再访问Bloglines的时候,你追踪的网志列表就出现在屏幕的左侧,并有简短的信息告知你自从你上次登陆后这些网志都更新了多少条新闻。点击一个网志,里面更新的新闻就会出现在右侧窗口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你不用在那些没有更新新闻的网志上浪费访问时间。

    当然,如果你没有感兴趣的网志,那这些东西就全无用武之地了。想找到好网志的最佳方式是:顺著自己的好奇心,追踪你访问过的网志链接。以下这些网志可以供你一试身手:

    普通兴趣类网志:Boing Boing (网址www.boingboing.net) 是网络上最著名的日志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日志之一。我所谓的“普通兴趣”是指对互联网中等入迷的普通技术爱好者。这些人关注的焦点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但希望往那个方向发展。在最近一周,该网志上更新的话题包括:机器人、喜剧书以及外形很酷的电插头等等。

    经济类网志:EconLog (网址econlog.econlib.org) 提供有关经济学的电子日志,都是深奥的东西,话题涉及新闻(比如房地产市场、税务)和理论。该日志上也有其他一些经济类网志的链接,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器具类网志:Engadget (网址www.engadget.com) 相当不错,每天更新六七条或者更多有关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和手机之类的新闻。如果它不是第一个介绍好玩意的网志,它会毫不犹豫地通过一个有趣的帖子帮你链接到另一个网志,因此,它通常都是比较新的。

    政治类网志:迄今为止,WatchBlog (网址www.watchblog.com) 已经坚持一个有趣的理念一年有余了。实际上,它是三个网志的组合:三个单独的网志并排在一起,分别代表民主党、共和党和独立人士的观点来追踪2004年的大选新闻。

    科技类网志:Lessig Blog (网址www.lessig.org/blog)。其实,它也和政治有关。更确切一点说,它涉及的内容是行业监管与科技的交界点。其出版者是斯坦福的法律教授及作家劳伦斯·莱西格(Lawrence Lessig)。他侧重的内容是高科技领域的版权、隐私权以及其他有争议的话题。

    香港时间2004年07月13日10:39更新

    Tuesday, July 13, 2004

    [女的朋友VS女朋友]

     女的朋友:网上闲聊的时候, 她会跟你聊一夜情话题
      女朋友:网上闲聊的时候, 她会跟你聊专情话题

      女的朋友:你们去餐厅的时候, 她会说, 这次我请客, 然后潇洒的付帐
      女朋友:你们去餐厅的时候, 她什么也不说的便查看起帐单, 因为你的钱都在她兜里

      女的朋友:你出远门的时候, 她会告诉你她想让你帮她“带“的礼物
      女朋友:你出远门的时候, 她会把她认为你可能需要的东西一股脑装进你包里

      女的朋友:你们出去玩的时候, 她会说, 去 主题 公园 吧, 我最喜欢那里了
      女朋友:你们出去玩的时候, 她会说, 去 主题 公园 吧, 你最喜欢那里了

      女的朋友:新年前你们逛商店的时候, 她会盯着自己最喜欢的首饰, 说: 哇, 真漂亮, 真像要
      女朋友:新年前你们逛商店的时候, 她会看一眼自己最喜欢的首饰, 然后在你最喜欢的运动鞋前窃笑

      女的朋友:你通过了CET6考试, 她会说: 哇, 祝贺. 然后四处宣扬拉人痛宰你
      女朋友:你通过了CET6考试, 她会说: 7, 这有什么了不起. 然后背着你在所有人前炫耀她的BF

      女的朋友:看到你玩游戏的时候, 她会说: 咦, 这是什么游戏, 教我玩吧
      女朋友:看到你玩游戏的时候, 她会说: 喂, 你坐的别那么*近屏幕, 对眼睛不好

      女的朋友:你过生日的时候, 她会送给你一束漂亮的鲜花, 漂亮的叫所有人赞叹
      女朋友:你过生日的时候, 她会送给你一双普通的手套, 温暖只叫你独自享有   

      女的朋友:你要出很远的远门的时候, 她会准时来机场送你, 并说上一堆祝福的话语
      女朋友:你要出很远的远门的时候, 她会迟到许久送你, 因为她需要时间掩饰早已哭得红肿的眼睛

    New Logo


    新做的Logo,自我感觉还不错

    A Bug?

    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帖子无法回复了,原因是:标题是中文的,标题如果是英文就没有问题。难道Blogger的数据库只支持英文?

    偶又研究一下,发现母板现在设置的Encode是Unicode UTF-8,所以数据库以支持英文为主,非英文字符支持的不好。除非改变Encode为GB2312(简体)或Big5(繁体),但原来的帖子就都是乱码了……。考虑到通用性和我个人的惰性,还是维持不变的好。

    建议大家以后发帖,Title都用英文或加英文符号吧。例如:A Bug? 或 [一个缺陷?]

    Monday, July 12, 2004

    [这一夏,这一生]









    我蜷曲在泥里
    憋闷了千万个日夜   
    生命   
    没有被赐予一个光明的开始   
    我就用我全身的力气   
    挣脱了黑暗的羁绊   
    尽情地绽放最后的光彩















    未名的花朵展开了岁月的枝叶
    犹如心底跳动的灵魂
    聆听着,感觉着,澎湃着
    夏落的每一丝风声
    一份淡淡的遐思,牵绕
    全部的风情















    在青春季节里,总有一些花来不及开放……
    总有一些果实带着疤痕……
    总有一些人满载而归……
    另外一些人却坐在收割过的田埂上和空心的
    稻草人相对......
    而我,宁愿将其视为另一种方式的收获……















    我知道我会睡过去。
    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
    我的人生,
    倏忽过完了大半生,
    不过是二三事,
    如同世间流转起伏的情缘意志,
    并无什么不同……

















    一枝枝绿嫩
    浴在光的丝弦上,躺在透亮的露珠里;
    它沿着大地的边缘跑来,
    鲜活的生命,所到之处便泛起一层新绿。


















    天,不知何时晴了
    晒亮你的双眸
    挣扎着呼吸一份淡淡的夏意
    暖暖的阳光,昂首
    一片寂静的遐思













    还是喜欢静静的一抹
    沉落的味道
    包容了心情,吮吸
    一片初夏的感觉
    环绕,一波的梦呓
    醉了,沉在无边的心底













    我,依然静静的望着岁月
    开始与结束都是如此简单
    就像,匆匆的一个夏季
    经过,变忘了自己
    任凭我的呼喊,却不能阻挡
    夏的离去







    Friday, July 02, 2004

    [中国人的国民性]

  • 林语堂


  •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国家和人一样,总是贪生想活,与其聪明而早死,不如糊涂而长寿。中国向来提倡敬老之道,老人有什么可敬呢?是敬他生理上一种成功,抵抗力之坚强;别人都死了,而他偏还活着。这百年中,他的同辈早已逝世,或死于水,或死于火,或死于病,或死于匪,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侵其中,而他能保身养生,终是胜利者。这是敬老之真义。敬老的真谛,不在他德高望重,福气大,子孙多,倘使你遇到道旁一个老丐,看见他寒穷,无子孙,德不高望不重,遂不敬他,这不能算为真正敬老的精神。所以敬老是敬他的寿考而已。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中国有五千年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而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少的旱灾水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蹂躏,还有更可怕的文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而中国今日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这种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老字还有旁义。就是“老气横秋”,“脸皮老”之老。人越老,脸皮总是越厚。中国这个国家,年龄总比人家大,脸皮也比人家厚。年纪一大,也就倚老卖老,荣辱祸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为意。张山来说得好:“少年人须有老成人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人之襟怀;”就是少年识见不如老辈,而老辈襟怀不如少年。少年人志高气扬,鹏程万里,不如老马之伏枥就羁。所以孔子是非常反对老年人之状况的。一则曰“不知老之将至”,再则曰“老而不死是为贼”,三则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戒之在得是骂老人之贪财,容易患了晚年失节之过。俗语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就是孔子的意思。姐儿是讲理想主义者,鸨儿是讲现实主义者。

      大是伟大之义。中国人谁想中国真伟大啊!其实称人伟大,就是不懂之意。以前有黑人进去听教师讲道,人家问他意见如何,他说“伟大啊”。人家问他怎样伟大,他说“一个字也听不懂”。不懂时就伟大,而同时伟大就是不可懂。你看路上一个同胞,或是洗衣匠,或是裁缝,或是黄包车夫,形容并不怎样令人起敬起畏。然而试想想他的国度曾经有五千年历史,希腊罗马早已亡了,而他巍然获存。他所代表的中国,虽然有点昏沉老耄,国势不振,但是他有绵长的历史,有古远的文化,有一种处世的人生哲学,有文学,美术,书画,建筑足以西方媲美。别人的种族,经过几百年文明,总是腐化,中国的民族还能把河南犹太民族吸引同化。这是西洋民族所未有的事。中国的历史比他国有更长的不断的经过,中国的文化也比他国能够传遍较大的领域。据实用主义的标准讲,他在优胜劣败的战场上是胜利者,所以这文化,虽然有许多弱点,也有竞存的效果。所以你越想越不懂,而因为不懂,所以你越想中国越伟大起来了。

                  


      老实讲,中国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在生理上也有相当的腐化,文明生活总是不利于民族的。中国人经过五千年的叩头请揖让跪拜,五千年说“不错,不错,”所以下巴也缩小了,脸庞也圆滑了。一个民族五千年中专说“啊!是的,是的,不错,不错,”脸庞非圆起来不可。江南为文化之区,所以江南也多小白脸。最容易看出的是毛发与皮肤。中国女人比西洋妇人皮肤嫩,毛孔细,少腋臭,这是谁都承认的。

      还有一层,中国民族所以生存到现在,也一半靠外族血脉的输入,不然今日恐尚不止此颓唐萎靡之势。今日看看北方人与南方人体格便知此中的分别。(南人不必高兴,北人不必着慌,因为所谓“纯粹种族”在人类学上承认“神话”,今日国中就没人能指出谁是“纯粹中国人”。)中国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实不是因为王者,是因为新血之加入。世界没有国家经过五百年以上而不变乱的;其变乱之源就是因为太平了四五百年,民族就腐化,户口就稠密,经济就穷窘,一穷就盗贼瘟疫相继而至,非革命不可。所以每八百年的周期中,首四五百年是太平的,后二三百年就是内乱兵匪,由兵匪起而朝代灭亡,始而分裂,继而迁都,南北分立,终而为外族所克服,克服之后,有了新血脉然后又统一,文化又昌盛起来。周朝八百年是如此。先统一后分裂,再后楚并诸侯南方独立,再后灭于秦。由秦至隋也是约八百年一期,汉晋是比较统一,到了东晋便五胡乱华,到隋才又统一。由隋至明也是约八百年,始而太平,国势大振,到南宋而渐微,到元而灭。由明到清也是一期,太平五百年已过,我们只能希望此后变乱的三百年不要开始,这曾经有人做过很详细的统计。总而言之,北方人种多受外族的混合,所以有北方之强,为南人所无。你看历代建朝帝王都是出于长江以北,没有一个出于长江以南。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吃面的可以做皇帝,而吃米的不能做皇帝。曾国藩不幸生于长江以南,又是湖南产米之区,米吃得太多,不然早已做皇帝了。再精细考究,除了周武王秦始皇及唐太祖生于西北陇西以外,历朝开国皇帝都在陇海路附近,安徽之东,山东之西,江苏之北,河北之南。汉高祖生于江北,晋武帝生于河南,宋太祖出河北,明太祖出河南。所以江淮盗贼之薮,就是皇帝发祥之地。你们谁有女儿,要求女婿或是要学吕不韦找邯郸姬生个皇帝儿,求之陇海路上之三等车中,可也。考之近日武人,山东出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出了齐燮元,李景琳,强之江,鹿钟麟。河南出一袁世凯,险些儿就登了龙座,安徽也出了冯玉祥,段祺瑞。江南向来没有产过名将,只出了几个很好的茶房。



                   


      但是虽有此南北之分,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这个国民性之来由,有的由于民种,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得来的。中国民族也有优点,也有劣处,若俭朴,若爱自然,若勤俭,若幽默,好的且不谈,谈其坏的。为国与为人一样,当就坏处着想,勿专谈己长,才能振作。有人要谈民族文学也可以,但是夸张轻狂,不自检省,终必灭亡。最要紧是研究我们的弱点何在,及其弱点之来源。

      我们姑先就这三个弱点:忍耐性,散慢性及老猾性,研究一下,并考其来源。我相信这些都是一种特殊文化及特殊环境的结果,不是上天生就华人,就是这样忍辱含垢,这样不能团结,这样老猾奸诈。这有一方法可以证明,就是人人在他自己的经历,可以体会出来。本来人家说屁话,我就反对;现在人家说屁话,我点头称善曰:“是啊,不错不错。”由此度量日宏而福泽日深。由他人看来,说是我的修养工夫进步。不但在我如此,其实人人如此。到了中年的人,若肯诚实反省,都有这样修养的进步。二十岁青年都是热心国事,三十岁的人都是 “国事管他娘”。我们要问,何以中国社会使人发生忍耐,莫谈国事,及八面玲珑的态度呢?我想含忍是由家庭制度而来,散慢放逸是由于人权没有保障,而老猾敷衍是由于道家思想。自然各病不只一源,而且其中各有互相关系;但为讲解得清楚便利,可以这样暂时分个源流。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在中国忍辱含垢,唾面自干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等于天理。贫民遭人欺负,也叫忍耐,四川人民预缴三十年课税,结果还是忍耐。因此忍耐乃成为东亚文明之特征。然而越“安排吃苦”越有苦可吃。若如中国百姓不肯这样地吃苦,也就没有这么许多苦吃。所以在中国贪官剥削小百姓,如大鱼吃小鱼,可以张开嘴等小鱼自己游进去,不但毫不费力,而且甚合天理。俄国有个寓言,说一日有小鱼反对大鱼的歼灭同类,就对大鱼反抗,说“你为什么吃我?”大鱼说:“那么,请你试试看。我让你吃,你吃得下去么?”这大鱼的观点就是中国人的哲学,叫做守己安分。小鱼退避大鱼谓之“守己”,退避不及游入大鱼腹中谓之“安分”。这也是吴稚晖先生所谓“相安为国”,你忍我,我忍你,国家就太平无事了。

      这种忍耐的态度,我想是由大家庭生活学来的。一人要忍耐,必先把脾气炼好,脾气好就忍耐下去。中国的大家庭生活,天赋给我们练习忍耐的机会,因为在大家庭中,子忍其父,弟忍其兄,妹忍其姊,侄忍叔,妇忍姑,妯娌忍其妯娌,自然成为五代同堂团圆局面。这种日常生活磨练影响之大,是不可忽略的。这并不是我造谣。以前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到他家问何诀。张公艺只请纸连写一百个“忍”字。这是张公艺的幽默,是对大家庭制度最深刻的批评。后人不察,反拿百忍当传家宝训。自然这也有道理。其原因是人口太多,聚在一起,若不相容,就无处翻身,在家在国,同一道理。能这样相忍为家者,自然也能相安为国。

      在历史上,我们也可证明中国人明哲保身莫谈国事决非天性。魏晋清谈,人家骂为误国。那时的文人,不是隐逸,便是浮华,或者对酒赋诗,或者炼丹谈玄,而结果有永嘉之乱,这算是中国人最消极最漠视国事之一时期,然而何以养成此普遍清谈之风呢?历史的事实,可以为我们明鉴。东汉之末,子大夫并不是如此的。太学生三万人常常批评时政,是谈国事,不是不谈的。然而因为没有法律的保障,清议之权威抵不过宦官的势力,终于有党锢之祸。清议之士,大遭屠杀,或流或刑,或夷其家族,杀了一次又一次。于是清议之风断,而清谈之风成,聪明的人或故为放逸浮夸,或沉湎酒色,而达到酒德颂的时期。有的避入山中,蛰居子屋,由窗户传食。有的化为樵夫,求其亲友不要来访问,以避耳目。竹林七贤出,而大家以诗酒为命。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一人带一铁锹,对他说“死便埋我”,而时人称贤。贤就是聪明,因为他能佯狂,而得善终。时人佩服他,如小龟佩服大龟的龟壳的坚实。

      所以要中国人民变散慢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换句话说,要中国人不象一盘散沙,根本要着,在给与宪法人权之保障。但是今日能注意到这一点道理,真正参悟这人权保障与我们处世态度互相关系的人,真寥如晨星了。

    博客VS论坛

    “互联网教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既能够成为一个庞大公共群体的一部分,还能够保持我们的个性面孔。但是这又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在公共场所生活。在互联网上,日记的概念已经被外化了:会有公共的日记出现。今后可能的情况是,在真实世界中曾经有的公众和私人自我之间的那条本来明显的界限会逐步被腐蚀掉,一点一滴地……”
        
        大卫·温博格《松散连接的小片》
        
      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除了即时通讯聊天和BBS以外,博客(Blog)静悄悄地开放它独有的魅力来吸引我们。有人会问到什么是博客?它和BBS对比有什么优势?
      博客是一个极个人的网络日志,它可以载图、也可以书写文字,按照时间的倒叙排列自己所发表的一篇篇心情文字。对博客的定位就是【自我的书写中心】,它赋予网民极大地自由性。如果和论坛相比,博客则像一个展示个人心情文字和文章的陈列馆,没有BBS那么嘈杂的喧闹,给人展示自己的魅力。而社区、论坛有提供商的软件、管理人员的提供,BBS需要招觅热心的版主版副,更有论坛老鸟和新人的互相映衬。BBS的繁荣取决于技术、管理者的耐心、爱心与管理手段,网民的参与和版主、版副的选择。它的一时成功是容易的,但是当新鲜成为习惯,当习惯渐渐被工作、现实的忙碌所打扰,BBS往往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网民)。甚至有些知名的社区也成为印证网络历史发展的一个个背影。相比BBS,blog以自我的书写中心这一定位出发,依靠简单的技术,赋予网民自己编排自己栏目、自己书写各种不同体裁、题材文章的自由度,瞬间就占据了网络世界。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网友们除了见面交换msn、qq以外,也会加上一句:欢迎光临我的Blog......

    [索尼Vs.苹果:数字音乐播放器大战一触即发]

      众所周知,当前全球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由苹果公司的iPod所垄断,其市场份额几乎高达50%。但索尼公司总裁Kunitake Ando日前却表示,凭借其新款Walkman(随身听)数字音乐播放,索尼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霸主地位。
      索尼公司7月1日向外界宣布,公司将推出一款Walkman数字音乐播放器。与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相比,索尼Walkman播放器在存储更多音乐曲目的同时,其价格也低于iPod播放器的当前价格。
      这家全球最著名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表示,公司即将推出的“Network Walkman NW-HD1”数字音乐播放器将具备20G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13000首歌曲。公司表示,该款播放器将于今年7月10日首先在日本市场推出,然后8月中旬登陆美国市场,随后10月份可以在欧洲上市。
      据悉,索尼公司是在传统Walkman品牌诞生25周年大会上发布该款数字Walkman播放器的。这同时也是索尼公司第二款基于硬盘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公司表示,希望该款数字音乐播放器能够战胜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目前,苹果iPod播放器是数字音乐市场毫无争议的垄断者,几乎占据了硬盘数字播放器的半壁江山。
      据索尼公司透露,新款Walkman数字音乐播放器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为487美元,而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则低于400美元。而尽管苹果iPod播放器的硬盘空间为40G,但却只能存储10000首音乐曲目。对此,索尼公司表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压缩技术,因此与iPod相比,Walkman在更少的空间内能够存储更多的内容。
      纽约Envisioneering集团分析师Richard Dougherty表示:“索尼公司始终能够引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最新潮流。毫无疑问,在过去的30个月内,苹果公司是数字音乐市场的最大赢家。但由于索尼新款Walkman的推出,相信未来的数字音乐市场必然会掀起一场市场份额大战。”


      Dougherty表示,由于目前索尼在很多产品线中都使用了这种20G的硬盘,因此,对于批发商而言,他们可以从索尼那里获得更多的折扣。Dougherty还预计:“在未来的12-18个月内,估计索尼Walkman的价格会下降50%左右。”

      索尼公司总裁Kunitake Ando在大会上表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苹果iPod在数字音乐市场失去风采。KunitakeAndo说:“目前,我还不敢确定能否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夺回数字音乐市场霸主的地位,但新款播放器的推出表明,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全球数字音乐市
    场。”
      目前,索尼公司并没有为新款Walkman播放器制定销售目标。但在过去的25年间,公司的Walkman品牌播放器,包括CD和MD在内的销售数量已经超过3.4亿部。
      索尼公司表示,基于高容量硬盘的数字音乐播放器不仅是公司当前产品线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刺激公司收入增长不可或却的动力。他们同时希望“Walkman”这个闻名全球的品牌能够帮助公司战胜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和iTunes音乐下载服务。
      大家有目共睹,自从苹果推出iPod的三年以来,全球数字音乐市场一直由苹果公司所控制,几乎占据了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50%的份额。另外,其iTunes数字音乐店售出的音乐曲目已达到8500万首之多。
      对此,索尼欧洲网络服务部门高级副总裁Robert Ashcroft表示:“很明显,苹果公司近几年在数字音乐市场抢尽了我们的风头。”Ashcroft还表示,“Sony Connect”服务下周将在欧洲市场上市,加上即将推出的NW-HD1数字播放器,我们所提供的与“Sony Connect”服务项兼容的音乐播放器种类已达到十几种。
      据悉,与索尼其他音乐播放器相同,该款NW-HD1 Walkman播放器同样只支持索尼公司所特有的“ATRAC”音乐格式。也就是说,新款播放器无法播放其他在线音乐站点的曲目,也不能播放当前颇为流行的MP3格式音乐。
      索尼公司向来以产品设计而闻名,公司表示,该款NW-HD1音乐播放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20G硬盘播放器。其外形比信用卡略微大些,而厚度也只有12.6毫米。据索尼公司透露,该款播放器的硬盘是由东芝公司开发的,而其他所有部件均有索尼公司独立研制。
      同时,该款播放器的电池可以持续播放30个小时,该时间至少是苹果iPod播放器的三倍之多。公司表示,这也正是NW-HD1 Walkman播放器的主要卖点之一。
      另外,NW-HD1 Walkman播放器还采用了防震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因各种意外而导致的硬盘震荡。对此,Ashcroft表示:“如果经不住一米高的自由落体振荡,我们决不会以 "Walkman" 的品牌推出该款播放器。”

    Thursday, July 01, 2004

    [KOKORO动画电影馆]



    Happy Canada Day